中学古诗文课文写作方法初探

时间:2022-08-29 05:11:23

中学古诗文课文写作方法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115-02

摘要:中学古诗文课文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古典诗文的好词、佳句和名篇,夯实学生的文言字词语法基础知识;还在写作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古诗文教学应当突出写作方法的教学渗透。

关键词:古诗文课文 写作方法 文章图式

现代以来,中学古诗文课文教学重视背诵积累和文言字词语法的讲解已成语文界的共识。对于古诗文课文所蕴含的写作资源却鲜为人发掘,至于将古诗文中的写作方法有意识地运用于具体的写作指导,可以说是“被人遗忘的角落”了。现代白话文是在古诗文基础之上改进发展起来的,现代文的写作方法也能在古诗文中找到依托和本源。教学时有意凸显古诗文的写作方法的渗透,对于形成学生写作的文章图式是很有帮助的。

马正平先生在《写的智慧》一书中,提出了写作行为的思维模式与基本原理的知行递变规律。马正平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进行的写作活动,从写作行为系统的静态方面来看,这个系统由写作背景系统、写作目标系统和显性写作行为系统组成。作为写作目标系统的“文章图式”,是人们在对文章的内外结构及审美规范等特征的印象、感觉、知觉的表象总和,是人们从各种类型文章中抽象处理的感性的形式、格局、框架和规范。所以感性直观是它的最大特征,它包括文章的构成模式和文章的美感模式。文章的构成模式包括:文章的概念;文章的外在结构;文章的内在结构;文章的类型;文章的体裁。文章的美感模式包括:文章境界美;文章节奏美;文章的风格美;文章的文风美;文章的文面美。而“文章图式”的形成,最重要的是阅读。大量经典的范文的观看、诵读、感受和理解可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特征积淀下感性、鲜活、生动、具体的经验模式,这样的文章图样会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样控制着写作者实现写作目标的完成。

无疑,教材中的古诗文课也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各式典范的“文章图式”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①朱自清先生多次讲过文言的讲解能起到“提供写作范本”的作用,他认为“文言的教材,目的不外两个:一是给学生做写作的榜样或范本,二是使学生了解本国固有文化。这后一种也可以叫做古典的训练。”②学生通过各种写作范本的接触学习,能够逐渐在心灵深处形成相关的文章图样,而这也将很好地指导着他们的写作行为的实现。

本文主要就古诗文课文能提供的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1 学习篇章构思方法

通过具体课文的阅读学习,让学生感性地理解把握文章的做法,能够寓理性的写作方法于形象的文章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伤仲永》《狼》《游褒禅山记》的阅读中学习在记叙事件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可以从《口技》与《观潮》的阅读中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通过《陋室铭》《爱莲说》的阅读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阅读《马说》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通过阅读《桃花源记》学习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文学写作手法;通过阅读《核舟记》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 学习描写自然景物方法

古人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风景的美文妙作,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既能够积淀文章的美感图式,也能够学得一些写景的方法。古诗词体裁形式小巧,写景佳句常常融情寓理,散见于浩如烟海的诗词世界中,这里我们主要就古诗文中的写景内容相对集中的课文进行分析。

从《滕王阁序》的阅读中,我们可以学到从仰视、俯视、眺望和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描写的景色的方法,还可以品味到骈文这种文体的结构之美、文章内涵的丰富以及少年王勃的超凡才气和抱负。其他如《兰亭集序》《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赤壁赋》等都是将抒情、写景、记事、议论融为一体的典范之作。

3 学习议论性文章写法

在众多的文章体式中,议论性的文章是最为频繁使用的文体。诸子百家留给我们大量的论辩说理的著作,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也产生了许多论说的佳作,这些都是我们学习论说文的范本。教材中的论说文给我们学习写议论文提供了多样的图式。

《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论说文,前文采用演绎法,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用概括性的战例来加以证明,突出人和的重要性;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再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由此阐述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结构形式为:总起-分承-阐述-结论。后文采用归纳法,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事例,再类推与此相似的人,阐述了人才是在艰苦中磨练出来的,由此,再由个人类推到治国,最后归纳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4 学习记叙写人方法

古文中的史传文里保留了很多写人记事的方法,从《春秋》到《史记》,从《汉书》到各个朝代的史书,从正史传记到个人小传,都记存了人物刻画的技巧和写法。通过文言文课文中记人写事文章的理解,我们可以学到多种记叙写人的方法。

通过学习《五柳先生传》,我们知道课文从“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三角度写人,从人物的住宿简陋、吃穿简朴、兴趣爱好表现人物的性格。学到个人小传要抓住人物个性特征,多角度表现人物性情的写法。

学习古诗文需要一定量的背诵记忆和扎实的字词语法基础,这是进一步习得其写作手法的前提。园林专家陈从周的语文学习经验是:“学语文,名篇不背,人的记忆功能不就退化了吗?读书人应尽量利用人的记忆功能,尤其是中小学生,学语文不读不背是不行的。”③而且,国文中的“词汇与成语,风格与技巧,白话都还有借助于文言的地方” ④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可以培养和丰富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的语言实践奠定扎实的语感基础,大量堪称典范的古诗文书面语言材料的烂熟于心,可以成为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参考标准和提供充分的养料和源头活水。所以,茅以升说:“经常背诵古文,使我渐渐掌握了作文的道理,了解了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谙练了语言的流畅和优美。”⑤我们相信,依靠扎实的词语能力和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再加上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候理性写作方法的分析点拨,写作教学就不是在黑暗的胡同里瞎摸着走,而是“明里探索”了。我们的学生也将快速地掌握作文的道理,更深地了解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更迅速地达到谙练汉语言的流畅和优美。

参考文献

[1] 刘国正等编.专家作家谈语文学习,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

[2] 马正平.写的智慧,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注释:

① 转引自:王荣生.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载:语文学习2009 第12期

② 朱自清.论教本与写作,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第17页

③ 王丽主编.我们怎样学语文,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第35页

④ 朱自清.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第2页

⑤ 刘国正等编.专家作家谈语文学习,语文出版社,1990第52页

上一篇:CAI课件辅助下《综合英语》 “生活化” 教学实...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