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8-29 03:56:17

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移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口气管插管移位的患儿病历资料,分析气管插管移位的原因,针对其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并应用到2011年1月~2012年12月经口气管插管患儿中,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气管插管移位、脱管的发生率,护理工作质量评分。 结果 经口气管插管移位、脱管的主要原因包括新生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缺乏充分的镇静和有效的固定、气管插管固定不牢固、医源性因素等。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后,经口气管插管患儿移位、脱管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工作评分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论 影响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移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给予适当的镇静、妥善的固定,同时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注重呼吸道护理,对降低经口气管插管的移位、脱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移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41-02

应用经口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已成为危重症新生儿的重要急救手段之一,由于新生儿躁动、无法沟通,或者气管插管固定不牢,气管插管容易移位,甚至脱出,进而可能导致气道损伤,增加呼吸负荷,影响新生儿的通换气状态,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因此,预防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移位对疾病诊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选取因重度窒息需要行气管插管的新生儿142例,其中,男73例,女69例;早产儿92例,足月儿50例;病程年龄1 h~17 d,平均(5.0±2.2)d;出生体重1.9~4.2 kg,平均(2.5±0.4)kg;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羊水污染导致误吸67例,脐带异常绕颈阻碍呼吸27例,胎膜早破18例,产程异常12例,胎位异常10例,原因不明者8例。全部患儿均经口腔行气管插管。

1.2 原因分析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口气管插管移位的患儿病历资料,经口气管插管患儿129例,其中,男61例,女68例;早产儿80例,足月儿49例;病程年龄1 h~15 d,平均(5.2±2.3)d;出生体重1.8~4.4 kg,平均(2.6±0.5)kg;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有:羊水污染导致误吸59例,脐带异常绕颈阻碍呼吸21例,胎膜早破21例,产程异常11例,胎位异常9例,原因不明者8例。其中16例发生导管移位,5例发生导管脱落,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

1.2.1 新生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喉腔比较短小,组织结构疏松,喉部软骨较软, 新生儿且易变形, 喉门狭窄, 声带及喉粘膜较薄弱,置管后变化容易导致气管插管移动,甚至脱出气管而滑入食管内。

1.2.2 缺乏充分的镇静和有效的固定 涉及13例患者,占61.90%。由于陌生的环境、疾病的影响,经口气管插管的刺激,舒适度的改变,患儿哭闹频繁,躁动不安,且一般无法与其进行有效地沟通,且多未能给予充分的镇静,缺乏适当的肢体约束,置管后新生儿的异常躁动,的变动,特别是摇晃头部、舌体不合作等容易导致气管插管的移动。

1.2.3 气管插管固定不牢固 涉及6例患者,占28.57%。多见于固定插管的胶布过短、过细,以及分泌物的浸润导致胶布粘性下降,引起导管移动或脱落。

1.2.4 医源性因素 涉及2例患者,占9.52%。多因不恰当的护理操作而刺激患儿,如吸痰动作不规范、搬运患儿时不注意保护、过度牵拉导管、机械通气模式不合理、护理操作导致患儿头部动作增多,未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等,导致插管的松动、移动、脱落。

1.3 护理对策

1.3.1适当镇静 根据患儿躁动情况,根据医嘱给予必要的镇静药物。

1.3.2 妥善固定 除进行肢体有效的固定外,还必须对导管给予有效的固定,选用粘附性好、刺激性小的胶带固定,如3M Durapore胶布,多选用2条,其中一条胶布的一侧粘贴于鼻唇之间靠口角处,另一侧缠绕导管两周固定在同侧口角,另一条缠绕导管后固定在同侧下唇下方。插管后观察患儿呼吸动作是否匀称,如患儿躁动明显,应适当调整,直至患儿可耐受。

1.3.3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在搬动患儿、执行各项护理治疗时,动作轻柔,气道护理前应做好气道湿化,避免过度刺激患儿,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面色、表情变化。经常巡视, 严密观察监护,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及时发现导管移位或脱落,并及时给予处理。

1.3.4 呼吸道护理 湿化、扣背、吸痰三者连贯操作,即湿化气道,配合正确扣背,稀释痰液,及时通过气管插管内吸引。吸引导管插入深度以气管插管的总长再加上1 cm为宜, 吸痰时间一般不超过10 s/次,根椐痰量多少,适当确定吸痰的间隔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经口气管插管患儿移位、脱管的原因分析,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经口气管插管患儿移位、脱管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工作评分显著提高,与护理干预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相对于足月儿存在很多缺陷,首先身体各部分机能未发育完好,功能不全,尤其是呼吸系统,表现为易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最终导致患儿窒息而死,而足月儿的各部分机能发育完好,功能基本健全,因此能够有效适应外界生活,呼吸窘迫的发生率也极大降低[2-3]。因此,对于早产儿的护理应该更加细致。首要措施是建立呼吸通道,改善缺氧状态,最佳方法为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接通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尽早地呼吸支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4-5]。

文献研究及护理实践显示,导致插管移位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插管技术问题,由于新生儿生理构造和成年人存在某些差异,而早产儿的气道更加复杂,表现为气道狭窄而黏膜脆弱极易受到损伤,且用于新生儿的气管导管细而软,增加了操作的难度且导管易堵塞[6-8]。如果导管插入过浅,导管易滑落且通气不充分,对黏膜的刺激也加强导致黏液分泌,增加移位的概率[9-11]。因此,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后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对于患儿应给予适当的镇静、妥善的固定,同时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注重呼吸道护理。在拔管前准备给氧物品,拔管前充分拍背,自下而上, 由外向内,扣击患儿背部后,彻底吸净气管插管及口腔内的痰液,迅速拔管。拔管后给予超声雾化吸入30 min,保持呼吸通畅,预防控制感染。

综上所述,影响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移位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因此必须强化患儿的护理,特别是呼吸道的精细护理,对降低经口气管插管的移位、脱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永方,金晓东,康焰,等. 两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外科ICU的应用研究[J]. 山东医药,2011,51(48):71-73.

[2] 杨利,仝桃玲. 新生儿呼吸暂停56例临床分析[J]. 疑难病杂志,2003, 2(6):363.

[3] 赵静. 26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78,480.

[4] 刘桂华. 气管插管固定新方法[J]. 护理研究,2012,26(16):1522.

[5] 许福春,江汛,王晓渤,等. 经口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效果比较[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88-89.

[6] 于美,杜娟,环晓锋,等. 口导管保护套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74-75.

[7] Kürsat Gündogan,Ramazan Coskun,Muhammet Güven. Complications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J]. Turkish Journal of Medical and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1,2(2):10-12.

[8] 全清霞,林碎钗,林跃跃,等. 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 护理杂志,2006,23(5):44-45.

[9] 王素云,王美枝. 气管插管移位的原因及预防[J]. 山东医药,2007, 47(15):5-6.

[10] 何荷番,刘炜烽,翁培清,等. 颈椎手术患者喉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效果[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11):1310-1312.

[11] 洪黎霞,王坚.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应用比较[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6):1898-1900.

(收稿日期:2013-01-28 本文编辑:袁 成)

上一篇:低位性直肠癌结肠造瘘患者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下一篇:健康教育对普外科术后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