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

时间:2022-08-29 01:37:46

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围手术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有男21例,女19例,年龄26~71岁,平均48.5岁,已婚27例,未婚13例;对照组有男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5~72岁,平均48.2岁,已婚25例,未婚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预防感染等。

1.2.2观察组

在此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的亲情护理服务,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此种护理服务模式不仅能体现护理人员的高素质,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前的亲情护理服务:在患者入院后,为其介绍医院和病室的环境,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表现出真诚和热情,给患者和蔼可亲的印象。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等,对不同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使其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温暖。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和手术的了解,术前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疾病的机理和手术的过程,告知其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在手术实行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包括手术用品、血液等,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做详细的记录。术中的亲情护理服务: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血、补液和输药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心理压力。注意交流时的语速和语调,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手术结束后,若患者清醒,则需要立即告知其手术结果,避免患者过度担忧。术后的亲情护理服务:术后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如患者留有引流管,需要告知患者保持引流管的状态,避免其脱落和扭曲。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解释疼痛出现的原因,为其解除所有疑虑,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患者机体恢复正常后,为其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的整洁,注意空气流通,经常更换患者的被褥。每天定期为患者翻身和擦洗会阴,做好预防感染的措施,置入导尿管前注意加强无菌操作。在患者出院时,详细嘱咐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其定期来医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护理前后使用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估其心理状况,抑郁指数超过60%为抑郁,焦虑总分超过50分为焦虑;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出现率,患者在出院时填写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的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出现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亲情护理服务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如家一般亲切、温暖的护理,促进医院护理水平的提高,改善护患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手术室护理管理属于比较特殊科室管理,手术会给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带来一定的创伤,因此需要加强临床护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和医生、护理人员的关系和对照组相比密切许多。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惠颜 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对循证护理的影响 下一篇:手术室护理对肺部感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