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法制理念纠正不良行为

时间:2022-08-28 11:41:47

运用法制理念纠正不良行为

法制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提升青少年法律素质,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把法制教育与青少年行为相结合,从身边小事人手,教育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纠正不良行为,努力提升中学生的法制意识。

一、树立法制理念规范自身行为

初中生正处在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于冲动,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在课间休息时,经常会有学生在楼道推搡、追逐打闹,很容易导致安全意外事故;甚至发生几个学生故意打伤一名同学的现象。虽然班主任、授课教师多次说服教育,但收效甚微。针对这些一现象,我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课,让学生讨论,有些同学不服气地说:“这都是些小事,老师真是小题大做。”结合课本知识,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校规校纪,也侵犯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是一般违法行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增强法制观念,决不做侵犯和危害别人生命健康的事。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嬉闹要适度,避免因过失给对方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一针对初二、初三个别学生沉迷于网吧、旷课、逃学、打架、抽烟等现象,我让学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组织讨论《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法律法规的联系。通过讨论、分析、辨别,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了校规校纪是法律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就是学生的“法律法规”。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校规校纪要靠学校和教师来执行。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样作为学生也必须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触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制裁,谁违反了校规校纪,就要受到相应惩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逃学旷课、上网、打架、抽烟等不良行为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禁止行为,也是违纪行为,应当受到批评教育。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良行为的严重性,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更是同学们在自我防范违法犯罪中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二、遵守法律法规做合格小公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正常运行。有了法律,社会才有秩序和稳定;只有人人自觉依法办事,我们的社会才更和谐。21世纪是一个法制社会,法律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不但要好好学习它,还要合理运用它,才能更好地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利益。

在教学《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时,我让同学们思考:“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交通规则你做到了吗?然后,我利用课件展现违反交通规则的真实案例。通过血淋淋的事实,学生认识到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的重要性。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我们要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用法律和道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合格小公民。

再如:学习《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过程中,我让同学们讨论“乱倒垃圾、乱扔果皮纸屑和食品包装袋等污染环境现象”。同时告诉他们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依法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部门和专业环保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青少年学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是环境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做好班级的卫生值日,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花草树木以保护绿色植被等,主动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三、弘扬传统美德履行子女义务

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在学习《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时,我先讲述过生日时父母送的小礼物、生病时父母的细心照料等,让学生体会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真挚的爱。使他们认识到父母对我们履行了义务,作为子女也应该关心体贴父母,履行法律义务。然后让学生交流讲述自己身边或听说有关“孝敬父母的故事”。通过活动让同学们理解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在生活中要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等,从日常小事做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有句古话叫“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就是告诉我们凡事要讲道理。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我们的法律素质,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我们的言行。使我们的国家逐步成为健康、文明、法治的国家。

上一篇:莫要邯郸学步 下一篇:反思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