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时间:2022-08-28 11:05:23

新课改后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中华民族的文化。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既深刻,也生动、丰富。深刻在于其肩负着延续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国学精粹的重任。生动、丰富在于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表现文言文的多元化和生动化。

一、拓展文言文学习空间,谨遵四大原则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因为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首先就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语文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根据地,学生需要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课本走向历史,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受到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比如开展讲座《国学知多少》《中华成语典故》《汉字之王》等,让学生对文言文先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树立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样才能后让学生接受学习文言文的相关知识。比如在《汉字之王》的讲座中,教师可以弘扬一个思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直到现在还充分地展示其勃勃的生机,说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有了这种兴趣的基础,在学习文言文时,就能目的明确、水到渠成了。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注重学生对文言文中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的掌握;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的学习;再次,语言文字方面的特点也需要进行掌握;最后,把握文章中的内在情感和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教师在进行教导时,也要消除学生应试教育的心理,文言文的学习不仅仅可以提高考试的分数,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真正地辅助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

二、创设文言文教学环境。提高整体认知

环境的塑造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激l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教师更要和学生搞好关系,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学习情绪来完成对文言文的学习。

文言文历史比较悠久,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字都比较生涩难懂,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的环节,让学生有参与的动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文化的修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使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鸿门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讲关于刘邦项羽的故事,为文章创设对应的情景,让学生对人物性格有个基本的认识,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时更加投入。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知识时,除了讲解基本语言知识点外,还要注意对文言文中的人物进行分析,畅谈语言风格品味,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体验文章的美感。教师在讲解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时,也要注意教学的侧重点。比如在讲述山水游记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感情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写作背景。在记叙文中,教师注重讲解社会背景和历史知识,梳理事件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习动力

课堂效果表现不在于教师的讲课过程,而在于学生是否吸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得去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勇于吸收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方法如下。

朗诵怡情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诵,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倾注的感情,升华对文章的理解。如果有必要,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为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为了让学生的朗读目的更加明确,教师还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作为朗读目标,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师生鉴赏法。学生在对文章进行熟悉后,再对文章进行反复地朗读,通过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全局掌控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上一篇:中小企业应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角色 下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