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8-28 10:26:52

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并不只是心理有缺陷的人,而应针对所有的学生。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合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职业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关键词: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状况心理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在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并不只是心理有缺陷的对象,而应是所有的学生。应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学习,面对工作,面对社会,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其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职业学校应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谈谈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探索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一、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合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越来越多的职校老师感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的说教往往并不奏效,尤其是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说教、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引发学生极大的反感。结合多年的实践,我感到在教育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还应研究怎样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指导其进行合理的宣泄而非压抑,帮助其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冲击,以及网络发展带来的诱惑力,某些家长潜移默化地给了孩子物质至上和混张文凭的“投资理念”,这些都使他们迷失了方向。而离婚率的攀升则使越来越多的单亲孩子缺乏基本的安全感与信任感。独生子女的比例呈直线增长,在溺爱、纵容、娇惯下养成的懒惰、责任感缺失、独立性差等,这些特征在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上尤为突出,境况令人担忧。与此同时,各种媒体对一些偶像明星的渲染,某些家长“拳头+枕头”的简单教育方式都冲击着这些单纯的心灵,让处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的孩子茫然不知所措。而学校这方“净土”更让其很早就深刻体会到了“竞争的激烈与压力的困扰”,面对现实,他们不知何去何从。既然找不到方向,那么干脆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这就让有些学生开始放纵自己。

无论我们所面对的孩子具有怎样的内心状态外显行为,都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要改善这种状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是各方“合力”。心理健康教育绝不应只是学校行为,还应是政府行为、家庭行为、社会行为。

二、转变职业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并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非治疗心理疾病。很显然,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品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环境,健康成长,助其学业成功,实现自我。这就要法我们帮助学生维持正常的心理,预防并避免其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并帮助已经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恢复正常平衡的心理状态。

心理专家调查研究发现,能发挥或超水平发挥学习潜力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心情放松愉快、深入思考的忘我状态;而常常处于心烦意乱的焦虑状态,或无所事事状态的学生,往往不能专心于学习,也体会不到学习收获的乐趣,如此不仅学习搞不好,工作后也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不适合脑力劳动。

因此,职业学校教育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较好地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做好这项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工作,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力图使学生自知、自信、自控、自律、自强、情绪稳定、承受力强、意志坚定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学生的成长问题,即怎样帮助学生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战胜内外挫折,确立明确目标,发挥潜能。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有工作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同时具有扎实全面的基本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班主任与生活老师在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主力军。有的老师工作热情、积极主动、有事业心,但缺乏教育技巧,心理教育的知识略欠。比如有个老师曾这样说:“某某你睡觉也可以,看课外书也可以,只要上课不讲话,不打扰别人就行。”可是,四十分钟,听不明白,又不想听,还不能言语,会有什么感觉呢?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怎么忍受呢?每个人都向往快乐,渴望成功的体验,如果一提起某一门课就让他联想到痛苦,他又怎么会愿意学?又如何接受该科老师的教诲呢?有时,学生需要的不是评价与批评,而是方法、理解、耐心。权威型的管理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但不会长久。表面上乖乖端坐,风平浪静,而内心的逆反早已波涛汹涌,蓄势待发。因此,有时老师管得很辛苦,学生却并不领情,甚至还很反感。可见,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教育技巧并应用到实践中是十分必要的。

这就是说,如果教师不进行再培训,更新观念,不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巧,不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那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可能是纸上谈兵,实际的教学工作也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绩效。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健康... 下一篇: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