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28 09:55:47

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也不断地深入人心。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也应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笔者认为: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最适合这一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对师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原因

1.传统教学的弊端

历史学科的教学长期是单纯地复述性的,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较少,更重要的缺乏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个性良好的成长。

2.新课标要求与新教材为实施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和动手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扣人心弦的导语、饶有趣味的历史纵横、活动课的设置,这些都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展示平台。

二、运用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

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交流、分析、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现实性和开放性特征,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实质性探索。在讲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具体操作如下:

1.整合校本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前,我认真挖掘教材、教学用书、网上资源然后整合成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如:用有趣的课件内容“大国崛起”导入本单元主题内容“四国政体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利用展示平台,让学生展示组内讨论结果,留有交流的空间;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掌握四国政体的形成,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充分开展活动,合作探究交流

合理利用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一:让学生围绕以下四国政体形成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等问题在组内合作讨论完成对本单元的理解。活动二:学习四国政体的异同,也是让学生组内合作以表格方式完成这一内容。活动三:四国政体异同比较。为了使学生更加充分认识,让学生课前分组选取一国,进行演讲,并谈该国政体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利用多种形式练习,鼓励合作参与探究

教材在课文中间专设的一系列探究性栏目,如“学思之窗”等,旨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究历史问题,初步体会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探究、讨论等课堂活动这不仅使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认识到国家选择一定的政体是由国情和历史所决定的。再通过本课测评、学习延伸等活动让学生不但掌握已学知识,还升华了本节内容。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总之,合作探究式学习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学习。开展好分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

上一篇:试论素描基础训练方法的培养 下一篇:刍议高职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