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8-28 09:33:16

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对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腰椎椎间融合术;排气时间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44-01在骨科临床中腰椎退变性疾病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下腰痛与功能,对患者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均会造成严重影响[1]。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常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其中腰椎椎间融合术是常用术式[2],可对椎管进行减压处理,促使椎间融合并固定,促使神经根所受压迫消除,同时解除因椎间活动异常引发的疼痛。然而,在腰椎椎间融合术后,20%-30%患者[3]仍有下腰痛症状,对其日常活动及功能恢复有不利影响。这不仅和手术治疗与疾病等因素有关,同时与围术期间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有直接关联。为探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笔者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其中观察组成效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92例,其中男53例,女39例,患者年龄为34-75岁,平均为(64.5±4.7)岁;其中腰椎管狭窄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9例;单阶段固定57例,双阶段固定24例,三阶段固定11例。将凝血功能障碍、术前3个月间有血栓性病史患者排除。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在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术期间,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采用护士轮班制,对手术步骤与患者病情予以配合护理,术前进行宣教,术后进行对症护理与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展开综合性护理,由1名责任护士对1组患者负责,采取责任护士连续排班制对相应日常事务与医嘱加以处理并执行,制定患者自入院至出院整个过程中的护理计划,在制定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与术后康复指导等护理程序时保证连续性与整体性,提供一体化护理服务,保证整个护理过程连贯一体,同时在进行护理程序制定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对患者康复、饮食、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工作加以统计。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各护理细节与护理计划进行制定时,理清、理顺各方面护理工作间的相关性,由资深护士开展一体化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统计并展开对比。护理满意度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该表是对一般住院患者关于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参考,将护士工作技能、服务主动热情、与患者沟通效果、对患者关爱程度、健康教育与病区管理等项目涵盖其中,利用Likerts分法进行量化积分,总分为100分。该调查表经咨询专家鉴定具有良好效度,可对患者实际满意度予以真实反映。

1.4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分析,用(χ±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组内数据展开X2检验,当P

对照组46例患者排气时间为(26.7±2.5)h,住院时间(16.1±2.8)d,护理满意度(78.6±15.4)分,治疗依从性89.13%(41/46),并发症发生率6.52%(3/46),康复知识知晓率82.61%(38/46);观察组46例患者排气时间为(18.6±2.3)h,住院时间(12.4±1.7)d,护理满意度(97.5±17.4)分,治疗依从性97.83%(45/46),并发症发生率2.17%(1/46),康复知识知晓率93.48%(43/46)。对比可知,观察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

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背景下,围术期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现如今对患者心理与生理需求加以满足的一体化护理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4]。在腰椎退变性病变患者行腰椎椎间融合术临床治疗时,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手术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一体化护理是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原则,针对患者个体化实际情况展开一体化、连续性护理,促使护理工作更为人性化,更有针对性,更具连贯性,从而实现护理最佳效果。在一体化护理中,重点是保持护理工作连续、优质,经心理护理,专业、系统性健康教育,术前准备并在术后展开有效、正确的康复指导,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尽早达到个人健康的最佳水平。在一体化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实行连续排班制,可有效均衡护理人力和层级配置间的对应关系,确保护士有更多时间在患者病床旁,患者和护士有更多交流沟通时间,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熟悉与信任度,对护患关系加以显著改善,大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也可促使护士护理时间增多,便于对并发症发生迹象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从而使得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同时,经过健康教育,可促使腰椎术后患者对腰椎康复相关知识予以了解、掌握,促使其康复信心增强,患者依从性可得到有效激发。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

总之,在腰椎椎间融合围术期中应用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大幅缩短患者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参考文献

[1]王飞,卢慧娟,朱红芳.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下床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J].浙江医学,2010,24(11):1720-1721.

[2]赵文雅,林爱仙.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44-45.

[3]王飞,张玲芝,朱红芳.目标性干预护理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1,28(7B):1-2.

[4]钱宏,陈琰.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5):549-550.

上一篇:甲状腺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分析 下一篇:B型尿钠肽在心力衰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