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

时间:2022-08-28 09:08:49

阅读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

摘 要: 阅读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很好地揭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因为阅读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索了一些阅读教学方法。

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有乐趣才会喜欢。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教师须针对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的现状,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爱好,向他们介绍一些各自喜欢的图书,如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所谓“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

二、阅读形式应做到多样化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不是教育对象的变化,而是教育方法方式的更新和知识范畴的不断扩大。

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安排一节课,专供他们阅读感兴趣的书,要求他们边读边做摘录笔记,教师要定期检查,在全班或全年级进行阅读交流。此外,还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以此引导学生翻阅各种书籍。

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此三者不能互相分割、分别要求,应该一以贯之、密不可分,但在不同阶段可以有所侧重,体现循序渐进。

强调阅读方法,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而不只是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阅读方法当然不止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都很重要。“浏览”与“略读”都是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指粗知文本大意,“浏览”意在提取信息。

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站在作者的角度领会文章的主旨,还可以将无声的书面语言变得有声有色。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例如,在《乌鸦喝水》一文中,要求学生自由结合小组分角色朗读,提醒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通过朗读体会环境的优美,乌鸦的聪明,感悟生活的美好。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积极看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勇于思考的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造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营造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四、重视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的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的方式。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人们高效地工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良好的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的习惯。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点,勾画,做摘录或做笔记,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力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边读边思考,达到预期的目的。指导学生多读优秀作品,在读的基础上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五、引导学生感悟文章

“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文和语言的表现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让学生有机会阐述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在教《灯塔爷爷的朋友》一文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灯塔爷爷、大轮船、星星、海浪、飞鸟、海燕,表演灯塔爷爷与他们的对话,从对话中理解最后一段海燕说的话,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以诚待人,以心待人,才有许多朋友。如在教《凡卡》一文读到“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句时,我先让学生遐想凡卡甜蜜的希望实现了的情景,再把学生从遐想中拉回到他真实的命运中,让学生在这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体会作者对凡卡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憎恨。

总之,将以上几点贯穿于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努力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并能从读书中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形象,激发表现欲,发展个性特长,鼓励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上一篇:产品再设计的探讨与实例分析 下一篇:如何有效培养高职生的诗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