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型人才

时间:2022-10-27 01:21:2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型人才

摘 要: 语文教学要倡导走出灌注、走出课堂、走出年龄,诱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及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语文教学应当挖掘语言的情感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自主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策略,努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综合型人才

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是以社会全面发展需要为目标的。它以人的发展规律构建教育体系,通过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人格和身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并着眼于培养少年儿童的基本素质,提高综合素质,为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并具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而打下基础的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必须是科学的教育,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处于快乐活泼而又自由发展之中。二是实行民主、开放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开发。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把焦点指向素质教育。本文试从实施素质教育下改革语文教学策略,培养综合型人才展开论述。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树立文道统一的语文观和大语文教育观,培养现代化人才。

素质教育思想,简单地讲,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它的基本含义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实践和动手能力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主动的、健康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确实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向全体不等于面向多数,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主动发展不等于放任自流。文道统一的语文观,是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的一个重要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得到和谐的统一。语文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一个语文训练的过程,但语文训练绝不是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辩证运动的过程,是语言和思想相统一、语言和情感和谐交融的过程。听和读的训练,实际上是在训练学生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可见在语文训练中,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二者统一,相得益彰;二者分离,两败俱伤。

大语文教育观,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的一个重要观念。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含义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把发展语言的工作仅仅局限在课堂上。除课堂教学外,以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以语言为工具的各种教育活动、日常生活、看电视听广播等,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体,又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改变那种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这个新的体系要求加强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联系,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

二、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加强语文教学同各科教学、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造良好的语文环境,变语文教学为开放、鲜活的教学。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些方面,是因为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课堂教学的一统天下,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基本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我们并没有要削弱课堂教学的意思,恰恰相反,不管把课外阅读及其他课外活动强调到何种程度,都丝毫不能动摇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要真正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改革课堂教学。近二十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大范围来看,陈旧低效的课堂教学尚普遍存在,为此必须构建一个可以在大范围内推广的高效的课堂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语文课程以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清楚什么叫人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文内涵既指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知识,更指语文课程中无处不在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相互渗透、水融的。毫无疑问,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最主要的载体形式应该是语言文字,它们融合在语文课程之中,渗透在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毋庸置疑,人文精神是学生人文素养的灵魂。人文知识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化知识。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自身生存、生活及其发展的意义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就是对真、善、美的执著不懈的追求。真善美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就在语文教材中。

因此,语文课不应只是整天做题目,或者搜肠刮肚写几篇文章,而是应该到绚丽多姿的大自然中探索,去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探索,去清纯的自我心灵中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学生人文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人文精神自我培育的过程,就是学生人文素养自我积淀的过程。

(二)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诱导的基本要求是:要把教的过程变为一个导的过程,要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在教师引导、指导下,学生自我探索、自己发现的过程,而不要只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

语文课最容易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语文课最忌讳面面俱到。因此,教学语文课,一般没必要逐段地分析,更不应该逐句逐句地讲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并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必要的知识,掌握读书方法就可以了,在教学设计上,要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上一篇:浅析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下一篇:异样课堂,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