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和“吴兴清远”

时间:2022-08-28 09:04:44

赵孟\的诗文书画创作确立了“吴兴清远”这样一种审美形态,这一审美形态是在湖州这一特定的生态环境与人文传统中生成并开显出来的,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一、吴兴清远的原生环境与湖州人文传统

一方水土一方人文,吴兴清远就是在湖州的各种资源、空间和社会、自然的条件中生成的,由赵孟\揭示和代表的一种文化审美的类型和模式,具有鲜明的原生态地域特征。而这种环境和传统是为赵孟\所熟知的。

关于湖州的自然生态特征和人文状况赵孟\在他的《吴兴赋》里有深入而生动的描述:

猗与休哉!吴兴之为郡也,苍峰北峙(指弁山),群山西迤,龙腾兽舞,云蒸霞起。造太空,自古始。双溪夹流(指东西苕溪),由天目而来者三百里。曲折委蛇,波漾涟漪。束为J湾(河流狭窄,冲成曲折的样子),汇为湖陂。泓s皎澈(水深而清澈),百尺无泥。贯于城中,缭于诸毗(河溪绕众小山而流)。东注具区(太湖古名),渺渺漭漭,以天为堤(平原区的阔远)。不然,诚未知所以受之,观夫山川映发,照朗日月!清气焉钟,冲和攸集(清灵之气在此聚合,和谐平缓的水流攸然而至)。星列乎斗野,势雄乎楚越。

湖州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为低山丘陵,西南部依天目山地势略高,东北部为平原区。境内近半为山地丘陵,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称。放眼西南山势起伏连绵,如龙腾霞起,而东部则一望无际,“以天为堤”的水乡平原,水网纵横,河港密布。吴兴之郡则是地势低平,属“低地”、“湿地”。现在的许多地名表明古时的湖州是座水城,如苏潭、月河、白鱼潭、海岛、余家漾、梳妆潭等等。四水交汇的溪流贯整个湖城,出自天目山之南、之北的东、西苕溪流经湖州,在城北合流后由小梅、大钱两湖口注入太湖。河流夹岸多生苕草,秋后苕花飘浮水上犹如飞雪,故名苕溪。“蒹葭孤芦,鸿头荷华,菱苕凫茨,萑蒲轩于,四望弗极,乌可胜数。”《吴兴赋》描绘的就是苕溪两岸的美丽景象。

湖州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足,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天然的鱼米之乡。在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国古代社会,湖州成了一片难得的富庶的土地。正如赵孟\在《吴兴赋》里所写的:“土地之所生,风气之所宜,人无外求,用之有余。”湖州人的生活习性、精神气质就是在这种富足的生活和水的温润与清远的自然界中养成的。

由于是低地,空气潮湿而清新滋润,满目透明空翠。北宋诗人俞紫芝《吴兴》诗中有句:“翠沾城郭山千点,清蘸楼台水一围。”水光结成了一个亮晶晶的世界,所以被称为“水晶宫”,如北宋诗人杨杰《吴兴明月楼》所作“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而湿漉漉的土地和水面上飘起的阵阵稀薄的水气,即使是晴天也像笼着轻纱一般罩在满眼青绿的大地上,因而又被称为“水云乡”,如唐代诗人郑谷《寄献湖州从叔员外》所云“远看城郭里,全在水云中”。溪渚的清水可以照人,如梅尧臣《上感怀》曰:“共庆溪风物美,春来清可鉴须眉。”

这些特殊而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自东晋(包括宋廷南迁)士人南下,典雅深沉的“精英文化”与本土原有的自由天真的当地文化相结合,遂生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正如胡朴安所编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说:此地“水土柔和”、“山川浑深,土壤平厚”、“民生其间,多秀而敏”、“郊无旷土,多勤少俭”、“生人之性,亢朗冲融”、“华而不佻,淳而不俚”,这里的思想比较开放,学术、艺术比较活跃,“后生文词,动师古昔,而不梏于专经之陋”。正因为如此,仅从魏晋至元代,湖州就涌现出工于辞章声律的沈约、丘迟、吴均、姚察、姚思廉、沈千里、李季兰、钱起、孟郊、沈既济、沈亚之、张先、叶梦得、沈瀛、周密等人。精于翰墨丹青的画家曹不兴、燕文贵、赵孟\、钱选、王蒙,书法家高闲、沈传书,长于诗论撰写《诗式》的皎然等等。客籍或长期居住湖州或曾在湖州为官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有柳恽、张志和、陆羽、杜牧、陆龟蒙、梅尧臣、苏轼、胡仔、王十朋、葛立方、姜夔、王羲之、王献之、张僧繇、戴逵、颜真卿、黄山谷、米芾、李结等等。名士辈出,人文鼎盛。赵孟\在《题先贤张公十咏图张先子野之父》一诗中说:“吴兴潇洒郡,自古富人物。”因而自古以来湖州又是著名的“文物之邦”,具有深厚的文化遗产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正是“吴兴清远”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培育出了赵孟\的艺术,而赵孟\的“吴兴清远”又为我们民族的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经验。

二、吴兴清远的内涵与形态

赵孟\自觉地把“吴兴清远”作为自己诗画创作的最高境界,而给后世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艺术作品,并在他的作品中传达出了“吴兴清远”丰富的内涵与艺术形态。

赵孟\在他的诗文作品中表现了“吴兴山水况清绝”(《赠张彦古》)这种自然的生态的景观。

他的《浮玉山》诗:“玉湖流水清且闲,中有浮玉之名山。千帆过尽暮天碧,惟见白云自往还。”《题苕溪》:“自有天地有此溪,泓亭百折净无泥。我居溪上尘不到,只疑家在青玻璃。”

前一首写远,远中有清;后一首写清,清中有远。赵孟\对吴兴山水的清澄明远的美有着生命般的默契,“惟见”、“只疑”写出了自己感觉上的清远与明净,同时也是一种欣然的发现――发现了一片清净之地,一片浣濯身心的灵魂止泊之所,诗人的生命使得以敞亮。

赵孟\的《吴兴山水清远图记》全面而详尽地描述了吴兴清远的胜状。这篇图记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吴兴山水的全景。从“天目之阳”的“南来之水”开始写起,有山的“奔腾相属”、“皆与水际”、“散布不属”、“联若鳞比”。写湖则“汪汪且百顷”中有“巨石如积”,“不以水盈缩为高卑”的神奇。湖入城中,又“入于震泽”(太湖)。最后在吴兴清远的中心,现为南郊碧浪湖处,落下重墨:“春秋佳日,小舟溯流城南,众山环周,如翠玉琢削,空浮水上,与舡低昂,洞庭诸山,苍然可见,是其最清远处耶?”笔间越转越空明,转化为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清远之境,清远中含有道境,妙处难与人说。

“远”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形态,它有一种十分强大的吸引力和融化力,使每一个面对它的人都能产生无限向往,希望能够置身其中。这种“远”是由空间的形迹在移动中渐虚、渐稀、渐淡、渐微而成的。赵孟\文中写到的由车盖山、道场山、碧浪湖、浮玉塔再向东北移动、延伸,就是一种空间的线的移动。《吴兴山水清远图记》在叙述的节奏和内在空间的把握上,非常切合吴兴山水清远的这一特征,可以说是表现“清远”之境的一篇至文。其画《吴兴清远图》也是这样一种线形的水平的构图与空间,与《图记》的内在构思是一致的,堪称“清远”艺术的双璧。

清远表现于审美的观照,便是在山水清远的大自然中滋养心灵,汲取生机,陶铸性情,提升人格。

赵孟\《故鄣》诗:“山深草木自幽清,终日闻莺不见莺。好作束书归隐计,蹇驴来往听泉声。”

他的身在富贵而心在江湖的纯真性情,以及在心灵深处的委曲,在清远的世界中得到了慰藉。“素琴不须弹,山水有清音”(《游弁山》),“历历山水郡,行行襟抱清”(《桐庐道中》),“何当移四松,伴汝成清幽”(《赠道隆道人》),“高情自清真”(《送姚子敬教授绍兴》),都是以“清”来表明心迹。还有“右军潇洒更清真”(《论书》)、“信乎落笔笔清妍”(《题也先帖木儿开府完壁画山水歌》)、“坐对山水娱清辉”(《题西溪图赠鲜于伯几》)则是以“清”来表明自己的艺术追求。

赵孟\的山水画对“清远”的表现

赵孟\初到北方所作的《吴兴清远图》就是用中国山水画的这一形式来表现在他的心中酝酿已久的“吴兴清远”。为了突显这一“清远”的实存形态和艺术意蕴,他把山水画这一表现“远”的空间意境的手段推向了极致,上边开阔的天空和下边辽远的水际竟占了全图的十分之八以上,中间从右至左在画幅中间画上连绵的青山和堤岸,右边景致用笔稍多,以实其景;左边景致以简率笔墨为之,以虚其景。这样吴兴的整体山势由近渐远,不断远去,延伸至太湖水天之中的空间感受和清远特色得到了出神入化的表现。这与他在《吴兴山水清远图记》中的描述如出一辙。文中由语言概念唤起的“远”的空间感,在笔墨形迹展示的“远”空间中得到了落实与印证,两者所创建的“吴兴清远”的韵律与意境是统一的。此图在笔墨运行中的由实渐虚、由强渐微的不断虚化、弱化的倾向,正与由近渐远的感觉相叠合,所产生的也正是不断远去的空间感觉。

这幅《吴兴清远图》确实是赵孟\在对吴兴山水的体认觉知的基础上作了如何致“远”的深微的考辩和探索之后的一幅杰构。

如果说《吴兴清远图》给以我们一种直观的造型构图上的“清远”,那么作于元贞元年(1295年)的《鹊华秋色图》则是赵孟\艺术风格上的“清远”的代表作。《鹊华秋色图》是他在追求古朴画风的基础上,向温润清雅的艺术风格发展而趋于成熟的标志。图中所绘房屋轩敞,林木扶疏,风景秀美,人物平安,其中景物、人物的造型意态十分拙朴,给人以潇洒出尘的清远之想,具有一种诗的情调和浓厚的文学意味,成了赵孟\理想世界的化身。“清远”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艺术表达在这里获得了一种形而上的品质。

《水村图》如吴兴的水乡风景一样,天远水阔,空气澄明,画面呈现的情调安静、萧散、宁和、闲逸。技法上具有书意化的特点,用线条来表现感情抒发的活泼韵律与意趣。从重墨趋向重笔,从重景趋向重情。由繁复趋向简率,画风更为潇洒,这就是“清远”这一美感形态所含有的艺术近世化倾向。

那么清远这一审美形态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呢?这实际上与道家以及中国化了的佛家的思想有关。佛道的目标是要脱弃具体的世俗形迹而归于“空”,归于“道”,“道”和“空”也就是“远”。因为“远”给人一种超越感,就是脱弃世俗的樊篱,超升到一种与道合一的自由境界。而“清”是天地自然间一泓清气的流行,是人生、艺术清净澄洁的生命源泉,也是儒家人格和精神生活所要达到的阶位。“清远”正好符合了中国文人的这样一种深层愿望,所以才会受到他们的深深向往,成为他们孜孜以求的栖居地和精神家园,并以这种方式去实现回归自然的融合与统一。而吴兴山水清远的这一原生态特征,恰好圆满了这一愿望的达成。

吴兴清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赵孟\的“吴兴清远”的审美意蕴和理论价值首先在于它是一种直接性的审美观照。人与自然在这种观照之中可以通融无碍地化为一体。以清远空明澄澈之心对自然万物作纯审美化的过滤,使物象摆脱伦理的比附,让物象回到自身。张法先生指出:“同是文人画,赵的‘古意’与钱的‘士气’在境界上又有了很大的不同,前者强调的是画的境界本身,后者强调的是境界所体现的一种士大夫的气节。”这一区别非常重要,钱选从自然物象出发,最终以对自然的超越而实现更高的伦理理想,就是隐逸。而赵孟\却要求在本体与物象的距离上消解到零点状态,以自己的心灵节奏体会自然外部的生命节奏,让物象回到物象本身,呈现出原生态的自然美,这样物象的自然也就能够得到最充分最鲜明的表现。赵孟\这一源于禅宗美学思想的对自然的本质观照更加具有近世化的意义,现象本身就是美的,十分切合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与理想。

赵孟\的清远意境是一种超越世俗与天地合一的自由境界,符合历代文人的深层愿望――人与自然宇宙融合与统一。这成了中华民族深深向往、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寻求诗意生存的审美可能性。

上文提到“清远”可以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的原型来考察。“原型即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经过赵孟\等历代文人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反反复复出现的“吴兴清远”,日久天长地形成了一种抒情模式,生成了一种主题原型。在“吴兴清远”这一抒情主题的内在图式的展示中,可以让我们到达诗人的内心,把握艺术作品的意义,甚至达到民族文化精神生命的“心源”。

清远作为一种艺术风格论,更是一种自然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为一种创作论,便是虚静,“静故纳万境”(苏轼),“一片心理自空明中烂漫纵横”(王夫之),所以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以及创作的状态都具有可资借鉴的内容。

吴兴清远是建立在中国文人心源之中和生态本位观念之上的一种审美态度,由赵孟\确立的这一审美形态所显示的文化心灵和生态思维提供了一个文化参照。自然山水具有与人的性灵相近的人文性,而人自身又具有融合于自然的生态性。自然与人性在生态意义上具有本质呼应的价值观,为我们现代生活提供一个独特的视境与话语系统。这就是自然与人高度融洽、谐和。人与自然达成情感融通、意性善解的交流与默契,并把由此激发的人的精神转化为具有观赏性的艺术形态,为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资源。

吴兴清远这一审美观照,既为我们以审美的“距离”抗拒现代过度的物化文明现实对个体的侵蚀,又为我们回归到由现实生活本身去寻找生活的真正意义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吴兴清远”作为一种传统的审美体验,具有深厚的自然、现实和文化的土壤,可以适度地对现实生活作出有益的反应,并在现实中发挥其积极的审美功能。

吴兴清远这一审美形态可以为我们建筑理想的人的栖居地提供一个参照。在把湖州建设成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规划和进程中,“吴兴清远”可以提供历史的、文化的和审美学的多方位的策略审视和精神参照。还有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对人的适性的诗意的安顿。从这一角度审视赵孟\的“吴兴清远”更具有一种普世性,其意义将是深远的。

上一篇:畸园藏明代书画家扇面 下一篇:山东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出土的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