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卷13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

时间:2022-08-28 07:18:24

测试卷13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

右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图(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1~2题。

1. 关于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 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 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 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2. 如果X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处在哪种发展模式(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读下图,回答3~4题。

3. 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 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 农牧交错带将北移

C. 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D. 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4. 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

A. 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

C. 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 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

河西走廊属于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之一,也是西部开发的热点地区。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不合理,防护林网建设滞后。民勤县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死亡,风沙肆虐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据此回答5~6题。

5. 沙枣林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

A. 土地盐碱化严重

B. 沙枣林不适合在当地栽种

C. 滥砍乱伐,过度樵采

D. 林带过大过密,林水矛盾突出

6. “再造河西”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 大量开荒 B. 开发资源

C. 发展交通 D. 完善生态体系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 上海、天津 B. 广东、福建

C. 海南、贵州 D. 辽宁、山东

8. 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资源贫乏 B. 交通设施落后

C. 煤炭消耗量大 D. 第三产业发达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水资源丰富,近些年因开发利用不合理出现了许多问题。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决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景德镇市位于鄱阳湖东部,景德镇的瓷器制作需经过取土、炼泥、洗料、做坯、喷釉、画青花、烧窑等过程。由于制瓷业上千年的发展,目前景德镇瓷土可开采储量不足100万吨。据此回答9~10题。

9. 有关图示区域内水资源的利用对鄱阳湖环境功能所产生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度用水会使鄱阳湖水量和面积减小

B. 过度用水会减弱其对周边地下、地表径流的补给能力

C. 引水灌溉,增加湿地面积,可增强鄱阳湖调节气候的功能

D. 污染水体会减弱其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能力

10. 景德镇制瓷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B. 酸雨、水土流失

C. 国内市场日趋饱和

D. 交通不便、瓷器运输费用高

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11~12题。

11. 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冻融作用 D. 盐碱化

12. 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 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C.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 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13. 右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下列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 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 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 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 寻求人地协调

14. 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

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 ③驯养野兽,种植禾谷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④①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 下列对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资源 B. 乙表示人口

C. 丙表示环境 D. 丁表示经济系统

16. P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据此回答17~18题。

17. 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 降低大气温度

B. 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 促发光化学反应

D. 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18. 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A. 青藏高原上空 B. 北极附近上空

C. 南极附近上空 D. 北美大陆上空

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9~20题。

19. 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 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 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20. 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荒漠化 B. 次生盐渍化

C. 沙尘暴 D. 水土流失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2:下表为D地某村一些发展资料。

(1)近几十年来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改善的措施是 。

(2)E、F两处中宜建设度假村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能源港口,应选择在 最适合,理由是 。新建港口拟实行江海联运,最经济的实现方式是 。

(4)由材料2可知,图中D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请为该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2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铁路线名称是 。

(2)甲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甲河汛期在 月(1,7)。

(3)上世纪末,甲河下游曾经出现断流,简要分析其原因。

(4)简要概括图中城镇分布特点。

(5)冬春季节,该地城镇大气污染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

2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计划投资45亿元用于太湖治理。近年,江苏省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等手段,打击偷排等违法行为。太湖沿湖各地已关闭了大批污染企业。另外无锡市还将太湖流域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分类管理。

材料2:环境专家认为,尽管近几年太湖治理成效明显,但在湖体藻类生存环境条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一旦外部诱因具备,太湖仍可能出现较大面积的蓝藻聚集。要保证太湖水质的彻底好转和长治久“清”,仅靠关、停、并是不够的,还必须抓住并利用好当前东部产业升级和中西部迎接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从根本上优化流域产业结构。

(1)为使太湖更美、更清,除了材料中的治湖措施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还应采取哪些方面的举措。

(2)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但它的实际面积远没有这么大。造成其面积变小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和 的影响。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从根本上优化流域产业结构”的理解。

24. 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总面积198 089公顷,其中核心区5.6万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2: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材料3:30年来三江平源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

(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是 ,B是 ,C是 。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2,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3)材料3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 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5.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土地资源及聚落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图中绿洲呈楔形伸入沙漠的主要因素是 。形成古城附近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2)图中c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其径流量年际变化的特征表现为 。

(3)b湖为咸水湖,近年来该湖逐渐萎缩。试分析该湖萎缩的原因及该湖萎缩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4)a地能发展成较大聚落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古城从兴起到荒废最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东北网2011年3月6日讯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马立群建议,将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材料2:“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3: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2)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3)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

(4)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上一篇:综合检测12 下一篇: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