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登海60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28 06:08:43

玉米新品种登海60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玉米新品种登海605的特征特性,从播种、育苗、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供农户参考。

关键词 玉米;登海605;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089-01

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总面积1 952 km2,总人口110万人,常年玉米播种面积在1.33万hm2以上,玉米是莒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此,搞好玉米生产关系极大。近几年来,莒县洛河镇农技站结合实际,不断从外地引进玉米新品种进行试种,培育出多个潜力品种。其中登海605在当地的种植表现较好,2008—2009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9 88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3%。2009年在莒县多处较大面积示范,平均产量9 307.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2010年莒县陵阳镇于家村种植的0.21 hm2登海605参加山东省粮王大赛,经山东省农业厅专家组实打验收,平均产量11 122.5 kg/hm2,获优胜奖。

1 特征特性

在黄淮海地区种植登海605,出苗至成熟历经101 d,稍迟于郑单958。其株型紧凑,株高259 cm,穗位高99 cm,成株叶片数19~20片。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带紫色,花药黄绿色,颖壳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8 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4 g [1]。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玉米螟,高抗茎腐病,感矮花叶病、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褐斑病和南方锈病[2-3]。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66 g/L,含粗蛋白9.35%,粗脂肪3.76%,粗淀粉73.40%,赖氨酸0.31%。

2 栽培技术

2.1 夏直播

一般玉米在5月中下旬播种,进行麦田套种玉米。应改变此种植模式,在6月5—15日麦收后直播。麦收后及时耕整田块、灭茬,全田土壤墒情一致时机械播种;或抢茬直播,留茬高度不超过40 cm;或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大小行播种时,大行距为80~90 cm,小行距为30~40 cm;等行距播种时,行距控制为60~70 cm。选用包衣种子,播深为3~5 cm。

2.2 培育壮苗

登海605在苗期耐旱怕涝,使土壤保持相对较低的含水量(12%~16%)可促进生根壮苗,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叶片增加、根系生长和茎节分化[4]。若土壤含水量过高,会造成缺乏空气,容易形成紫苗、黄苗,从而造成“芽涝”。因此,若玉米苗期遇大雨,一定要注意排除田间积水。在4片可见叶时已有1层次生根,到5片可见叶时第2层次生根也达到1 cm以上,定苗越晚越容易拔断,并且植株之间叶片、根系的相互影响逐步加大,往往造成苗荒。为减少用工,也可在四到五叶期一次定苗。留苗5.25万~6.00万株/hm2,及时除去分蘖,在小喇叭口期及时拔除小弱株。

2.3 平衡施肥

在前茬冬小麦施足有机肥45 t/hm2以上的前提下,玉米种植中主要施用化肥,施用量根据产量目标而定,一般高产田每生产100 kg籽粒,需施用纯N 3 kg、P2O5 1 kg、K2O 2 kg。在登海605生育期中,平衡供应氮、硫、磷营养,配方施肥。在肥料运筹上,轻施苗肥、重施大口肥、补追花粒肥。在玉米拔节期施用苗肥,将氮肥总量的30% + 全部磷、钾、硫、锌肥,沿幼苗一侧开沟深施(15~20 cm),以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2片叶展开)施用穗肥,追施总氮量的50%,开沟深施,以促穗大粒多[1];在籽粒灌浆期施用花粒肥,追施总氮量的20%,以增加千粒重,提高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也可在苗期一次性施含硫玉米缓控释专用肥。

2.4 病虫草害防治

加强管理,提高品质的抗病性。针对苗期黏虫、棉铃虫,用灭幼脲、Bt乳油等喷雾防治。对玉米粗缩病,除改套种为夏直播外,还可采用药剂防治,即在玉米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喷药,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用10%吡虫啉300 g/hm2或25%扑虱灵450 g/hm2对大田内外喷雾防治1遍灰飞虱,以降低虫原基数、减轻病害的发生;玉米出苗后,从三叶期开始,用10%吡虫啉300 g/hm2或25%扑虱灵450 g/hm2+2%宁南霉素1 500 mL/hm2(或病毒A)喷雾,隔7~10 d喷1次,连喷3次。叶斑病发病初期,喷施50%苯菌灵800倍液或62.5%安太保500倍液,隔7~10 d喷1次,连用2~3次。蓟马用10%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第11~12叶展开)用5%辛硫磷颗粒剂3.75 kg/hm2,掺细沙112.5 kg/hm2,混匀后撒入心叶,每株用量1.5~2.0 g,也可在玉米螟成虫盛发期用杀虫灯诱杀;蚜虫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90~105 g/hm2对水975 kg/hm2喷雾防治。

2.5 适时晚收

为促进玉米增产,应适当晚收。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紧凑型玉米品质多有“假熟”现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籽粒尚未停止灌浆。要改变过去的收获标准,在苞叶干枯、籽粒基部出现黑层、籽粒乳线消失时收获,此时玉米地产量较高,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5日[4]。

3 参考文献

[1] 李敏.“东单80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5):143.

[2] 曹全忠,郝云萍,刘艳香,等.玉米新品种振杰1号夏播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9(1):11.

[3] 刘翠,邢小省.玉米新品种振杰1号的种植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试验[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0(7):26-27.

[4] 展霞,陈杰.夏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科技信息,2010(25):404-405.

上一篇:作物基因漂移研究综述 下一篇:食用栝楼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