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

时间:2022-08-28 04:00:20

浅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

语文!语文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的简称。《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解释: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学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结合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和实际面临的问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怎么办?就需要认真地考虑。作为一线教师,根据我的观察,我想和大家一起寻找解决农村中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夯实学生文学素养的根基。

一、师资力量的问题

长期以来,拥有语文专业的教师在农村中学的数量很少,大多数教师在农村中学任教一两年,就调往县城,造成农村中学师资力量相当欠缺。二是学历不达标,部分教师是中专毕业生,语文素养缺乏。三是近年来,有很多特岗教师任教语文学科,特岗教师的的学历虽然达标但是专业不对口,属于边学边教的状态,又很年轻化,教学经验不足。

要想教好语文,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组织起来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群体作用,以弥补上述三种缺陷。

那么,如何开展校本语文教研活动呢?

首先,就要从语文组的教师本身着手,即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我们的教师从教学参考书把教案和教学设计抄一遍,熟悉熟悉课文,就去上课了。这样不行,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认真讨论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目的,任务,教学指导思想,学科特点,并把它同教育的总目标,总任务联系起来。而要明白语文作为普通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辩证统一的性质,语言教学肩负着读写听说训练的基本任务,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应该立足双基,培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其次,明白语文教学的方向,制定教研计划。通过理论学习,明确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方向和具体要求,确定研究课题,拟出教研计划。在语文中计划下,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个人教学的具体方式。

第三、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老教师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年轻教师有干劲但经验不足。这样,培训就显得很重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国培”适时的出现在教师面前,但很多老师,对于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抓住,没有认真的去学习,点击视频讲课后,就去做别的,过一会再点击一次,错失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教师培训的力度要加强,关键是要看教师本身的心态,本着提高自身能力的求学态度,去学习“国培”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的追求。

二、学生能力的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长期以来,农村学生受家庭教育思想,对语文学科认识很肤浅,随着打工潮的出现,越来越来的农村人走出来大山,很多学生看到别人不念书,也照样挣钱,对语文学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识几个常用汉字就行了,能出去认路出去能认字回家有可以了。一些农村学校的学生都是小升初选拔后的学生, 没有优等学生,剩下的一部分学生因小学时的基础太差,学习缺乏自主性,到中学时,跟不上班,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在一部分学生的意识里,语文似乎是较为容易对付的课程,一门充满智慧的语文课,成了一门无足轻重,让学生感到厌倦而无奈的课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家庭教育跟不上,大部分学生家长就是小学生或者文盲,更别说给孩子辅导了。有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对学业产生了负面影响,有些收入好的家庭,给孩子零花钱多,花钱大手大脚,产生了厌学的态度。

所以,找到了农村语文教学的症结,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第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学校内部要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我校就在楼道的两边办了文化专栏,在校园里有文化橱窗以及每两周更换的黑板报,而且这些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展现的学生面前,让人人参与进来,激起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把校园办成学生们喜欢的地方,能够吸引学生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自信,自强等健康心理。尤其教师要把自身应有的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去影响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围在你的身边。并及时了解分析学情,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不仅在语文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上好没有一次的心理健康课。学生心理健康了,通过各种活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了。

第二、做好家访工作。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面对面的家访工作,只浮存于表面的文字记录上,事实上并没有把家访工作落到实处,不是打几个电话或发几个信息就完事了。其实,家访工作并不是那么简单,它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有了沟通,才会有理解,才能消除误会,才能调动起家长关心孩子的积极性,主动地、愉快地配合教师搞好学校工作,实现教育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能大大地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家访工作还有一个误区,有些科任老师也要参与,不要以为家访就是班主任老师的事情,尤其语文老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如学生成绩出现波动,情绪不稳定,生病时不上课等机会,尽量争取面对面和家长交谈,交流,一边全面掌握学生的一手情况,有针对性的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要注意家访的后工作。既然家访了,就要巩固家访工作,切实架起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学生的家长支持其孩子的学习,知道家长关心他了,学生的心也就安定下来了,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了。

总之,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不是一两点浅谈就能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尤其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问题,要想学好语文,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现在是社会的支持很到位,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了,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来丰富,也获得了农村家长的支持,最为关键的是教师不仅要钻研专业知识来提高自身专业文化水平,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这样,我想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应该会有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浅谈小学英语评价方式 下一篇:“创意模仿”作文入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