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参与,被成人漠视的快乐权

时间:2022-08-28 03:28:06

儿童参与,被成人漠视的快乐权

当然,如果这两个元素只是从十几个孩子的一堆童言稚语那里得出来的,充其量还只是一个快乐假想。幸运的是,一直关注儿童权利问题的北京著名学者卜卫从她的研究角度有力地证明了我们这个推测,并且顺便用它明晰、直接地解释了一个怪现象――为什么儿童节活动连连,不少孩子反倒不快乐――

儿童快乐与否,更多的是体现在参与上,参与程度越高,就会越快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且不说什么儿童文学评奖、儿童电视节目的评奖从来就没有一个儿童评审团来发表意见,就说这个每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服从学校的安排。在平时,学校里重要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更是主要由校方决定。儿童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被严重忽视了。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缔约国应确保能够形成自己看法的儿童有权对影响儿童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儿童具有自由发言的权利,包括通过口头、书面或印刷、艺术形式或儿童所选择的其他媒介传递思想和意见。

在这个规定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尊重儿童。儿童不应被简单地看作是一个弱小的群体,仅仅需要照顾,他们应该作为一个拥有权利的群体而被所有人尊重。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感情和对事物的意见,应该而且必须得到尊重。儿童才是儿童问题的专家。只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尊重,他们完全有可能做出合理的和负责任的决定。

要衡量儿童参与的程度,可以借助儿童参与权阶梯。儿童参与权阶梯由低到高一共有8个。

第一个阶梯:操纵。比如在北京街头有人强迫孩子偷东西或者卖花。

第二个阶梯:装饰品。比如家中来客,一定要让儿童为客人背诗或者表演舞蹈。企业庆典或者领导视察,让儿童打扮得特别漂亮,手持鲜花站在街道两旁。

第三个阶梯:象征性的参与。比如儿童发表的意见不是自己的意见,而是大人让他说的话。班干部选举虽然也有选票,但最后仍是老师决定。

第四个阶梯:成人决定,事先通知。比如学校经常自主决定组织参观科技馆、动物园或看电影,但事先会通知学生,并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

第五个阶梯:咨询儿童意见。比如父母离婚了,主动询问孩子自己愿意跟谁。

第六个阶梯:成人策划,但与儿童一起决定。比如主题中队会一般由老师策划,但具体如何做则由老师和儿童共同决定。

第七个阶梯:儿童策划,儿童决定。比如有时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一些父母会由孩子自己决定如何招待朋友,不参与意见。

第八个阶梯:儿童策划,邀请成年人一起决定。这也是最高的阶梯。比如儿童自己策划生日聚会,但邀请父母出主意。比如自主布置自己的房间,并邀请父母参与意见。

我们不否认,在儿童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项都可以由儿童自主决定,或者都能达到第八个阶梯。但我们至少应该在考虑到儿童的成熟程度和利益的前提下,尽量让他们达到最多项目的参与,使其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各种认识能力,逐渐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充分发展健康的人格。

惟其如此,儿童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更多的快乐。

上一篇:伏明霞:实在的父母,简单的人生 下一篇:我们这样播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