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差异教学 提高信息素养

时间:2022-08-28 02:43:57

实施差异教学 提高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学生掌握的技能层次差距明显,实施差异教学,能有效地解决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的矛盾,体现教育要“以人为本”,为培养信息社会创新型人才注入新的活力。

现状分析

由于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各地、各校之间的资金投入和教育资源配置有较大的差别。各个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情况和教学要求也不同,有的学校能满足学生接受较好的信息技术教育,而部分学校把电脑作为摆设,学生直到小学毕业也没上过几节信息课。

在信息课上,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质量和速度也存在明显差异。课上教师布置完操作任务,过一段时间后,如果仔细去巡视一下,会发现此时学生在各忙各的内容:一部分学生早已完成了任务,正玩游戏、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满足自己的兴趣;一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正紧张地忙碌着;剩下小部分学生知道自己完不成老师的作业,有的看邻座操作,有的干脆我行我素,玩自己喜欢的内容了。怎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个班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存在着差异。

存在问题研究

造成学生信息技能差异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因素。

1. 家庭生长环境的差异

家庭经济条件和环境的不同是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为培养孩子的特长,购置了计算机,送孩子参加电脑辅导和培训班,这些孩子相对来说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有一定的积累。而大部分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甚至一切从零开始。电脑操作水平有很大差距。

2. 学生性格、兴趣的差异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更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那些平时活泼好动的学生往往在课上敢于去操作、去尝试,而一些性格内向、稍有自卑感的学生,则坐在电脑前不敢轻易动手。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情有独钟,能够积极主动地钻研;有的学生要靠教师的督促完成任务;还有的学生则对信息技术课兴趣不大,学习时只是随便应付了事。

3. 学生自控力的差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式新颖的网上聊天、惊险刺激的游戏等,极易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经过调查,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比较强。而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课上根本不听从教师的安排,他们关注的不是本课的学习内容,而是包罗万象的网络空间。

有效策略探讨

信息技术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因材施教,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里我想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探讨实施差异教学的几个有效策略。

1. 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

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差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智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每年我接任新的年级信息课时,首先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技能测试,然后根据成绩和操作情况将学生分为三层:把那些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对电脑感兴趣、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的“优等生”,列为第一层;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理解接受能力较好、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态度较好的“中等生”,列为第二层;对那些电脑基础差,思维反应慢或理解接受较差、同时自己又不努力的“较差生”,列为第三层。在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后,我充分挖掘“差异资源”,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从一些基本的操作,如鼠标操作、指法练习等入手,耐心地个别化辅导,并精心挑选信息技术发展的视频播放,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对于那些“电脑高手”,我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对他们进行电脑绘画、PPT制作和基础编程等专门辅导,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我还经常用高一层的目标来要求学生,让他们不断受到激励,奋发向上,愉快地发展。

2. 巧设任务分层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关键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面对学生之间信息技能的差异,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如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布置的任务最好以小知识点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提出,让学生能根据目标一步一步学习探究,尽量地实现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区域,并能在学习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我在教学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要求学生制作完成一个介绍我们家乡的PPT。布置给三层的学生的任务循序渐进,难度逐渐增大。这样的任务设计,让基础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巩固了知识,达到了教学基本要求;优秀生又能在练习中培养运用知识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这样,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教学中均能获得成功感,激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鼓励他们挑战更高层的目标,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 搭建合作小组是实施差异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适合选用集体授课的形式,同时因其又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信息素养。而小学生天性好动,在机房上课时师生关系是“一对多”,一些学生只顾自己玩,经常做与课堂无关的操作,成了“放羊式”上机课,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只要加强对组长的管理,明确分工和责任,发挥他们监督、管好本组组员的积极性,教师就能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解决学生的疑问,更多地点拨、辅导学生,巡回指导。

分组最好能体现出多样化,能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选主题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进行分组;有时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学习态度,进行好、中、差搭配的分组。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及时表扬,组织全班进行总结经验、方法,博采众长。教师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丰富学习交流内容,深化学习结论。

实践证明,分组学习后,小组长真正地成为组员的好帮手、教学的小助手。小组成员互帮互助,献计献策,齐心协力,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生的理论与操作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独立探索和与同伴协作交流,不断进行知识的主动构建和完善,各方面的素质均得到提高。

4. 课堂评价是实施差异教学的保证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也提出要特别重视“反馈-矫正”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果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实际的信息水平和提高的幅度,还可能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个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更加谦虚、谨慎,不断超越自我,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在指出不足时又为他们制定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为他们树立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实施差异教学,既尊重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需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让差异教学成为我们信息课堂一个绚丽多彩的光环,照亮我们教育的明天!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上一篇:探讨心理干预对计划生育患者的影响 下一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