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经验,强化模型建构

时间:2022-08-28 02:42:54

立足生活经验,强化模型建构

摘 要: 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教师如何立足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建构和完善数学模型,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生活经验 模型建构 数学学习能力

生活本身是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数学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把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立足于自身生活经验,积极参与经历数学知识模型建构过程,体验与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树立了良好的数学意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有效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一、挖掘教材内涵,激发探究欲望

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涵,经常性地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景,设计学习内容和教学情境,联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内容,运用与学生相关的生活实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丰富学生学习数学资源,同时,拓展学生的活动时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到熟悉,让学生在熟悉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地发现、探究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时,教师要求学生把喜欢看的动画片种类名写在一张纸上交给小组长,小组长收齐上交给教师。教师提出:“应该用什么记录这些数据呢?”学生经过探讨,认为用画正字比较清楚明了。进行数据统计时,教师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记录数据,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数据。喜爱3D动画片的学生,一听到教师念到3D,都十分兴奋。此时,学生已体验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喜悦。教师继续提出:“把这样的统计给其他人看,别人看起来方便吗?”学生观察手中的数据统计结果,经过了讨论交流,部分学生提出了制作统计图表,统计表能让人一目了然。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想法,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统计数据,在小组里合作制作统计图表,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这种挖掘教材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乐于探究,从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体验和巩固数学新知。又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时,教师出示了本班语、数老师两个家庭近四年来的用电量,学生看到老师家中的用电量,探究欲望十分强烈。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运用复式统计表把语、数老师两个家庭近四年来的用电量体现出来,再认真观察表中用电量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此表分别完成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探究怎样把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制成一个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利用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掌握学习内容和方法,在鲜活的生活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利用生活情境,经历模型建构

教师不仅要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考察、经历数学新知建构,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必须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范围,记录一些有关学生的生活资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扩充数学学习内容,运用有效的问题活动情境,反映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情境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展示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提出生活中一些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建构和完善数学知识模型的能力。

例如,教学“找规律”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了教材主题图:小朋友举行联欢会。提出:“在‘六一’儿童节里,同学们过得愉快吗?大家想知道育才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怎么度过这个节日的?”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里,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又如,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教师播放课件: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校园里新建了一条小路。此时,教师提出:“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在小路的一边栽种常青树。这条小路全长20米,每隔5米栽1棵树,大家一起猜一猜,应该准备多少棵树苗呢?”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探讨着。接着,学生利用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验证方法,并运用学具动手摆一摆、栽一栽、数一数树与树之间有几个间隔,栽了多少棵树?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自的猜测和验证进行反思。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经历了数学模型的建构,巩固了数学认知。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全身心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数学模型的建构,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了解决问题能力。

三、拓展探究时空,深化模型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和环境。”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把数学课堂往课外延伸,把生动、形象与生活相联系的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拓展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动手、思维、体验、感悟数学知识,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发展数学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效深化和完善数学知识模型的建构。

教学“体积容积”时,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后,提出:“这两个水杯哪个装水多?谁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解决这个问题?”接着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方案,然后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领悟装水多的容器容积大,装水少的容器容积小。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利用一张带有边长各是1厘米方格并画着平行四边形的硬纸片,通过数一数,数出硬纸板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提出:“如果运用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操作,利用剪一剪、拼一拼等,经过操作与交流,有的学生小组运用割补的方法,割补一个梯形或三角形,把这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了长方形;有的学生小组用数方格、平移方法,把两个小三角形或旋转两个小三角形等方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此时,平行四边形的底正好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高恰好是长方形的宽,由此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进行了动手、动脑,充分交流与探讨,感知了数学学习内容,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了数学模型的建构,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有效培养了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7.

[3]张清泉.探究与体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漳州普教室汇编,2008(26).

[4]张文成.以巧导多练提升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效.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6)(c版).

[5]曾庆煌.构建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课堂.平和县小学教研室汇编,2008年第1辑.

上一篇:基于教材文本的职高英语微写作的探究 下一篇:吴祚来:从“孔儒大战耶稣”谈信仰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