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体制问题、挑战及创新

时间:2022-08-28 01:52:11

科技体制问题、挑战及创新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将科技创新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这既是对历史逻辑的充分尊重,又是对现实问题的合理回应。

历经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已经实现了一系列战略性转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系统。这一系统,既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今天,科技体制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比如,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科研经费投入“见物不见人”、“重物不重人”现象突出,严重制约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这背后反映的是体制机制有待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理顺的问题,应使科研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

面向未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政府科技治理现代化,必须在宏观协调、政策整合、市场放权、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深化政府科技体制改革。具体可以通过完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制度、改革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以“互联网+”行动为契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运用辩证的思维培育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人才创新为主导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等措施,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释放科技创新主体的创造活力。

基于此,本期特别策划约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民族复兴视域下我国科技创新环境的培育与优化、“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科技体制机制的障碍与改革、我国当前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制度的完善,以及科技创新对国家科技治理现代化提出的要求等层面,就我国科技体制创新的重要话题展开讨论,以期透视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推进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实践。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议题设置及理论指导:李宝善

策划执行:贾立政 张 晓 王坤娜 张 蕾 苏 娜 孙 杨玲玲

科技创新环境的系统性、复杂性和流变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辩证的思维方法来认识和改造它。这要求我们在培育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的过程中,要从把握不同环境要素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入手,对科技创新环境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动态的考察与分析,按照环境要素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制和内在规律进行科技创新环境的改造、重塑和优化。

―隗金成 房广顺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依赖于正当、完整的程序,这一程序既是科学立项、公平立项的保障,同时也是反立项腐败、避免矛盾纠纷、平衡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活动各参加人之间关系的保障。目前,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中的腐败、纠纷等,大多与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方面的问题有直接关联性。

―郎佩娟

当前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要从创新性与分配性入手,在坚持创新性和分配性的基础上,通过科研成果的质量评价,把科研活动放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通盘考量,从明确科研经费性质入手,精细设计包括科研人员在内的收入分配体制,完善和发展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新体制。

―丁元竹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经历改革开放近40年的渐进改革过程,已经实现了一系列战略性转变。国家的科技管理从直接配置资源和审批项目的微观管理为主转向以打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为主,并努力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机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机制系统。

―程 萍

目前,我国人才创新存在诸多不足,应当从加强人才创新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以及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环境入手,改善人才创新现状。

―王明杰

大力推进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理念是要站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思考和布局,切实简政放权,变“管”为“放”,进一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只有这样,我国才可能真正推动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胡 伟

上一篇:一个NGO,靠发奖把自己变成了商业明星 下一篇:提高中职建筑力学教学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