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快乐作文的一些研究方法

时间:2022-08-28 12:10:28

浅谈小学生快乐作文的一些研究方法

摘 要: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愿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小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

关键词:转变观念 积累素材 自主探索 与应用文结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在开始作文初期阶段,有大部分学生记流水账,语言枯燥乏味,文不对题,也有一些学生存在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90%以上的学生害怕或讨厌写作,觉得根本无话可写,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容忽视。[1]

一、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自愿主动变成我要写

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起笔记录生活、乐于专注有感而作、善于表达喜怒哀乐,就能逐步甩掉对习作的厌恶、无奈和被动应付的“包袱”,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使习作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欲望,这就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

二、丰富学生的实践生活,为写作文积累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再体现,作为能够形成学生世界观和培养学生主体个性有效手段之一的写作教学,理应体现“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的教学思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所以感到作文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米”是主要的。小学生涉猎的知识不多,生活范围小,加之,他们不会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不会从平凡的人和事中发现不平凡的激人上进的闪光点,激动人心的动情处。因此,无话可写,或言之无物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那么,要想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文情并茂,关键在于从内容入手,针对这一实际,,生活积累至关重要,而生活又是部读不完的无字书,要在这本无字书中,寻找一条通向儿童心灵的便捷而平坦的通途,那就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耳濡目染,使之知觉敏锐,思维缜密,创造力活跃,并陶冶情操,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周围的世界。如在教学习作:写一处自然景观时,需要教师根据儿童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周密组织,通过实地游览观光、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等各种渠道,让学生赏心悦目的领略大自然的风韵,使学生言之有物乐写。[2]

三、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

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的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否则它就成了别人嚼过的馍馍。长期以来,教师是在做学生的事情,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结果教师虽然“喂”得津津有味,学生却是“饥肠辘辘”。

鲁迅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因为自己的作文水平多高,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可见多读、多练习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狠抓双基训练。要在每单元的讲读课文中,把审题(解题),文章结构,作者写作意图,写法等化整为零,节节渗透,一课一得,分步训练,形成课堂里教学方法,实地用方法,写时验方法的读写教学格局。因为凡是入选课本的文章,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其中不少是经过细致加工的精品。这些课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是比较好的范例。特别是讲读课文,从题目的命定到内容的安排到表达的方式,都可以给学生以影响,有些并直接担负着指导写作的任务。这些课文在教材中,一般又是依一定的计划和教学步骤安排的,既有读的教育,也会有写的影响。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的时候,在教他们学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使他们受到教育的同时,还要将课文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像构思方法、表现形式、语言技巧等,一并教给学生,使他们获得具体的写作知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读中学方法,在写中练技巧,实行读写结合,这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方法。

四、应用作文与课堂作文相结合,提高写作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是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小学生应用作文能力是小学生为了符合生活实际或适合人际交往的规范文体的写作能力。是作文能力的一部分。它在课堂之内获得写作技巧,运用能力更重要的体现在课堂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通知、便条、书信、日记等都是小学生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提高小学生的应用作文能力就是提高了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应用文不仅能满足社会需要,而且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3]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

参考文献:

[1]、彭玉莲.浅谈快乐作文教学法[J] 《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28期

[2]、杨峥 快乐作文[M]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4/6 第18-20页

[3]、杨敏;小学生作文要注重求真[N];商丘日报;2005年

上一篇:关注生活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