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重在激趣

时间:2022-08-28 09:15:53

摘 要:激发学生兴趣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减负不要单纯的停留在减少作业的层面,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减负;兴趣;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193-01

学生的书包轻了,在校的时间短了,作业少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这是几年来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负担带来的可喜成果。但是,学生真的没有负担可以轻装上阵了吗?厌学情绪居高临下,给了一个否定的回答。症结究竟在哪里?请看:学生在玩网络游戏时,都是气喘吁吁,满面通红,甚至通宵达旦,在体力和脑力上的劳动绝对不轻,但几乎没有不愿意玩的。相反,却利用一切可乘之机往网吧里钻。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真正的负担不在作业量的大小(当然,削减教学内容,控制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是减负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在于学生对所接触的内容有没有兴趣;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不在量上,而应该在精神上使课堂像游戏一样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学不疲。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激趣之目的呢?

一、课始激趣。

授课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精神负担的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猜谜、讲故事、音乐渲染、幻灯彩图诱发等等,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新奇,又要能像磁石一样吸住学生,从而诱发他们的思维,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学位生就乐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试问,进入此种佳境,学生何负担之有?有的是急切学习的心情。

二、课中持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往往因兴趣而学习,而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不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维持学生的兴趣,想方设法使学生保持兴奋状态,使学生在不觉负担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不能一成不变,而要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诙谐的幽默、欢快的笑声,有激烈的讨论和争议,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揣摩乌鸦在狐狸的花言巧语下心理状态的变化,单凭教师的讲解是难以领会的。若利用动态图片,置景布图让学生摸一摸、演一演,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启发他们想象出乌鸦的心理,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身临其境,负担自然也就没有了。

三、课后存趣。

课后存趣就是在课结尾时掀起一个小高潮,使学生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去走出课堂,保持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回味。这要求教师要在课的结尾处多下功夫,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巧妙创设情境。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结尾时提问:“乌鸦上当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乌鸦再遇见狐狸会怎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想象力被这些问题激活了,个个妙语连珠,下课铃向后,仍在兴高采烈地讲。学生入此情景,不吐不快,怎么会有学习负担呢?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据此,我们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下一篇:培养创新精神 挖掘学生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