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

时间:2022-08-28 09:05:21

平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00例

摘要:目的:观察平行钟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先将医用羊肠线用中药特殊处理后,用平行针透穴法把药线植入胃俞、脾俞、下脘、上脘等穴。结果:100例中,治愈9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平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安全特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平行针疗法;透穴法;药线植入法;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国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童编号:1673-7717(2007)12-2472-01

2001年以来,本院采用平行针透穴药线植入疗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0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8年;其中胃溃疡患者3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7例;伴有浅表性胃炎29例,胆汁返流38例,胃窦炎21例,胃神经官能症18例。以上全部病例均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2.1取穴 胃俞透脾俞(双侧),下脘透上脘,太冲(单侧),每次共取5个穴位。

2.2操作方法 先将2号医用羊肠线用中药拮抗剂处理,再浸入40℃的生理盐水中15min,使之变软后穿入缝合用半弯直针的针孔内,让其成为双股线。然后,放入75%的酒精中浸泡45min。再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后,按照平行针埋线的操作方法植入患者的上述穴位中,局部用酒精棉球消毒,创可贴包扎即可。

2.3疗程6个月1次,2次为1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所见,溃疡愈合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所见溃疡及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溃疡面缩小达50%以上。

3.2结果 100例患者中,治愈98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98%,总有效率为100%。

4.病案举例

王某,男,48岁,农民。因饮食没有规律,嗜烟酒,于1998年3月份开始出现剑突下偏右的部位呈周期性、节律性,并长期反复发生的慢性疼痛。多在空腹时发作。轻则可以忍受,重则呈烧灼饥饿样疼痛,饮食或服碳酸氢钠片可以缓解。2000年6月8日8时,来本院就诊。体查:十二指肠球部有局限性深压痛。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纤维胃镜检查:发现圆形溃疡面,底部平整,覆有白苔,边缘象钻凿状,锐而光整,但无结节状突出,周围黏膜充血水肿。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下午3时,用平行针透穴药线植入法把药线穿人平行针孔内,从下脘透上脘,胃俞透脾俞(双侧)。分别植入下脘到上脘,脾俞到胃俞之间的脂肪层中,用创可贴包扎即可。植线后停服其它一切药物。术后第3日上午11时又发作1次,但疼痛短暂而轻微,此后未再发作。2001年1月3日,来院胃镜复查:镜下可见白色瘢痕及黏膜皱襞集中征象,确诊为溃疡愈合。2005年12月8日随访时,患者自述自从药线植入后,疼痛一直未复,饮食正常,身体非常健康。

5.临床体会

消化性溃疡通常是指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形成的。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侵蚀性损害与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效防护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引起。类似于中医的“胃脘痛”。典型的溃疡具有炎性水肿,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等,严重者可引起穿孔、大出血、幽门梗阻或者癌变。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肝胆火旺,土被木乘,气机不畅,不通则痛,胃酸过多,腐蚀胃膜,气滞血瘀,脉络受伤所致,其治疗原则是健脾和胃,疏肝利胆,制酸止痛,生肌收敛。

今用平行针埋线法能够透穴,减少了埋线的部位,使多个穴位同时起到了治疗作用,提高了疗效。同时平行针能够用2号双股线,吸收时间长,疗效持久。羊肠线又用具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制酸止痛功效的中药拮抗剂特殊处理,具有立即止痛,愈合迅速的效果。

况且所植入的脾俞穴,健脾和胃化湿;胃俞穴健脾和胃降逆;下脘穴和中理气,消积化滞;上脘穴和中降逆,清热化痰;太冲穴平肝镇惊,泄热理血。诸穴合用,健脾和胃,疏肝理气,降逆止痛,制酸生肌。故临床用之屡收良效。平行针药线植入疗法简单易学,痛苦小,治愈率高,值得医界推广。

上一篇:失眠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研究及中西医病机... 下一篇:桂枝甘草汤治疗月经期心动过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