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赢椿 书籍设计师应该是“隐形的”

时间:2022-08-28 07:55:55

朱赢椿 书籍设计师应该是“隐形的”

朱赢椿设计的图书得过许多奖。最知名的,是2007年《不裁》在德国莱比锡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2008年《蚁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评为2008年“世界最美图书”特别奖。

作为南京书衣坊工作室的设计总监,17年来,他只专心做着“甘为书做嫁衣裳”这一件事,并且准备心无旁骛地继续做下去。书衣坊名气越来越大,工作室规模却越来越小,在他看来,“人的一生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太多的事情。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我想可能规模越小,越有时间去钻研、去揣摩。”

目前书衣坊位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内一个独门独户的院子里,周围是百年建筑和一些老树,环境清幽。工作室古朴的牌匾上写着“平为福”三个字。“这是我最喜欢的三个字。带着一个平常心去生活,好多东西应该是随缘的,不要强求。包括书籍设计获奖的问题,一个设计师如果为了获奖而设计是不道德的。读者是要文字阅读,一个设计师能够把心放平,把作者和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自己作为一个隐身人才是难得的。”朱赢椿说。

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厚热爱成为朱赢椿设计灵感的来源:“我可以对一堆灰尘感兴趣,对电脑光驱的外壳感兴趣,对虫子蚂蚁感兴趣。我不喜欢做设计的时候,打开电脑,在百度谷歌上找东西。有时候你把头稍微转一下,就会有灵感。我的窗外有很多的东西能够触动我。”朱赢椿正是放下了姿态,让自己回到自然生存的状态,用蚂蚁、蝴蝶、鱼、甚至老鼠的视角看世界,把闪现的灵感和领悟记下来,并且克制地用在适合的书上。“说实话,自己做了一段时间设计,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设计不是最最重要的’。我会提醒自己不要被表面的‘设计’所诱惑,内容比设计更重要。”

对话

书香:您关于书籍设计最疯狂的一个设想。这个设想是否实现了?

朱:那些疯狂的设想都在我脑海里面。从今年开始,我计划把这些“疯狂的设想”的图书呈现出来,是带有实验性质的。在书的内容和形态上,都是自己的个人创作,带有实验性质。到今年年底就会有一两本书出现。现在不想说得太多,有些还不知能不能被正式出版。我觉得让读者在书店忽然“遇见”这样一本书,会更有意思。

书香:最近比较满意的自己的设计作品是什么?

朱:《蚁呓》。这是一本实验性质的图书。这本书,能够比较明确地表现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差异。在《蚁呓》中我留了大量的白,可以让读者用笔在纸上画,在纸上写……这些都是想充分把“纸的感觉”做出来,让读者体会到;让读者能够对着有限的图形展开无限的想象,再把无限的想象转化成有限的文字和图形,书写在书页上。

书香:您评价一本书装帧设计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朱:是“恰当”――设计表达和书的内容,是非常吻合、非常恰当的表现。

在内容与形式之间,我个人可能更喜欢“两条腿走路”――做纯文字的书时,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就是充分地尊重文字、尊重读者,把最舒适的阅读方式展现给读者。不过,也有一些读者喜欢一些新颖的、有一些实验意味的、有一些互动的、甚至是幽默好玩的,所以也可以在书籍设计上走另外一条路。这种实验性质的书,也可以让纸质书表现出比电子书更多的可能性,有一些多样化的表现,以区别于电子图书。

书香:对书籍设计师而言,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

朱:首先设计师应该要有一个敏锐的把握能力――针对不同的书的特质,寻找到不同的设计方法,不能一概而论,以固有的风格来套用书籍设计。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书籍设计师应该是“隐形的”。现在我们也能看到不少书籍设计,更多的是强调个人风格,是把自己的设计风格强加于书稿之上。但书稿是不一样的,文字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设计师更多的应该把自己隐藏好,就像演戏一样,把自己融入到别人的角色里去,寻找一种适合于这本书内容的整体设计。比如只有单纯文字的书籍,读者看书的时候可能觉得很舒适,他就不会再关注这是谁的设计,我觉得就够了,这可能就是文本的一种最好的表达。

书香:可否谈谈您对书籍设计风格的看法?这种设计风格的不同,与各自当地的出版生态有无关联?

朱:我感觉之间单纯从书的材料、做工等等方面,差距已经很小了。大陆的书,总体上还是比较丰富的,种类和数量是很多的。这边书的出版量比较大,书籍设计从业人员也比较多,有设计十分优秀的书,也有设计很糟糕的书,放在一起就觉得差距会比较大。所以整体上书的气息,说好听一点是丰富,说难听一点就是杂乱。

香港和台湾的整体水平会比我们好些,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高一点。走进他们的书店,能感觉到书相对都在一个水准之上,莫名其妙的设计比较少。

大陆的书籍设计行业发展迅猛,速度过快,“急就章式”的设计作品不少,我想也不用着急,因为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的。什么事情在发展中是需要一定时间慢慢沉静下来的。

书香:您连续几年都去参加“世界最美的书展”,你在展上有没有发现内容和设计形式结合得比较好的作品,让您比较有印象的?

朱:整体来说德国的书籍给我印象比较好。尽管我看不懂德文,但每年看到的最新获奖作品,感觉他们评选“德国最美的书”的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书籍的内容、形式和制作,整体上是比较协调的。

上一篇: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发展文化、旅游产... 下一篇:透明梦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