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时间:2022-08-28 06:28:51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作文教学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了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改革和优化的核心问题。新课程对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是惟一的出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方法;创新

一、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作文教学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作文训练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包括教师指导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以下六种错误的做法:

(1)把写作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2)把写作方法和技巧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3)把阅读教学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4)把展示佳作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5)把习作的评判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6)把应试的套路训练当作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这与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定位有关。一部分老师认为,“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和宣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写作本身就是“文无定法”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作文的教学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无序性。这种随意和无序,导致作文教学陷入一种迷茫低效的状态。

二、制订作文教学的有序训练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这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表现。针对作文教与学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写作关键环节的训练问题,讲求训练的有序化;同时,建立科学的、发展的作文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何来建立这个体系?应该从认知训练的有序、写作能力训练的有序和评价修改训练的有序等三个方面着手。

1.认知训练的有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这个要求,依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高一上册)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与人生(高一下册),思考社会道德价值标准(高二上册),从而在感受与思考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做人原则(高二下册)。

2.写作能力训练的有序。

从写作的能力来看,它由基础能力和专门能力两个方面构成,基础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专门能力包括积累素材能力、审题立意能力、文体运用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运用表达方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修改文章能力等。有序的能力训练就是将这些知识点有效合理地整合到我们三年的写作训练中,形成一个极具操作性的训练体系。

以文体运用为例,我们可以尝试从文体规范角度构建高中作文的文体训练体系,进行序列化指导。高中阶段应该训练到的文体应该有这样一些:记叙文、议论文、诗歌、微型小说、创新文体(故事新编、书信体、新闻报告体等等),其中,记叙文和议论文应该是训练的重点,其它的文体是应该熟悉、了解、把握的。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有序安排:将高一、高二上学期的训练重点定在记叙类文体范畴,同时了解诗歌(结合诗歌单元的教学)和微型小说与故事新编(结合小说单元和《外国小说赏析》选修本)文体;将高一、高二下学期的训练重点确定在议论类文体范畴,同时了解创新文体。

三、作文教学的方法创新:

1.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创新作文命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生活、欣赏生活。有了对生活实践的积累,写作素材自然就信手拈来了。

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命题方式,让学生自主“找题”,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而是指定作文范围、题材和体裁,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个一步一步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认识实践过程。好的文章,总是先从生活中寻得素材,再从素材中发现生动深刻的东西,然后形成观点,最后确定题目。

2.加强语言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

语言和思维训练在作文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突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个性。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词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像,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对创新思维的训练,教师要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层面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同时将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训练统一起来。例如,仿写就是不错的途径。

3.评改语言个性化,实现教师评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

如前文所述,作文是一个人语言与思维的体现。因而写作会因个体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在评改时,不能沿用传统的“一刀切”“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应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学生写作。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应该秉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评改语言的运用。例如,对学生写作态度的评价可以采用“主动、积极”定性;对写作品质可以采用“很好,好,还需努力”等来定性;对写作的性格可以采用“勇敢、顽强”等来定性等等。对学生各抒已见的有创意的表达要予以充分鼓励;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多读、多记、多观察”等日常写作习惯的评价。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法 下一篇:羊夏秋季节主要昆虫性寄生虫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