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

时间:2022-08-28 05:52:22

高职旅游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对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改革有着多方面的探讨,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却较少涉及。即使有过这方面的内容,也大多浅尝辄止,尚未见有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在教学中严重存在着忽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倾向。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旅游创新人才”学术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创新人才”大部分都认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就可以归结为创新人才。综合前人观点,笔者认为高职旅游创新人才是指在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成就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旅游方面的人才,怎样把人才教育和创造发明结合起来,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当前高职旅游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旅游专业有很强的应用性,旅游高职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吸收,而且,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中所附带的实践知识。目前,相当一部分院校几乎没有实践课程或实训基地和场所,没有把实践教学贯穿于大多数专业的课程中,使旅游高职学生难以掌握实际技能。实践教学应该在旅游高职教育中占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经费、场地等条件限制,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2、课程设置重复。在我国的旅游高职院校和院校中的旅游系科中,有些班的生源很复杂,中职和普通高中甚至中专混在一起,有些是把中职和普通高中的生源分开,而高职旅游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参照了普通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大量的课程是中职校曾经开过的。

在课程设置上仍然是惯用老套,即在旅游高职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设置仍然局限于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传统的领域。这样,就不能适应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理论和实践脱节是一直困扰教育领域的常见问题。传统的课程设置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造成了相互脱节。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现有的旅游教育基本沿袭几十年来形成的学院式教育方法,教学方法主要还是满堂灌的形式;讲授多,讨论少;理论阐述多,案例分析少;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所以当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教师与行业实践距离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的弊端。

4、“双师型”教师的缺乏。由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高职教师在受教育时,都没有动手实践过,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教师仅占23.9%。教师自身动手实践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此外,还存在如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不合理, 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专业设置不科学,校企合作不理想等问题。这些诸多问题无疑都限制了高职旅游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了高职旅游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从创造学的视角切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罗曼.罗兰说“人生的第一行动就是创造。” 无数事实表明,从本质上可以说,全球性大竞争归根到底是人们创造能力的竞争。只有创造,才能在强手林立的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不创则亡。

1、必要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创新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认为:生产力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需要教育职能、理念、方法不断更新;与农业时代相适应教育基本职能是对知识的继承和积累;工业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对知识的普及和扩张;知识经济时代则是对知识的创新和探索。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已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知识的创造和积累将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发展,互联网使知识信息的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不断加快。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开发和应用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一批创造性人才来推动的。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日本政府早在1982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要培养全球性的、进攻型的人才。”美国人同样把创新性看做是现代急剧变化的信息社会求得生存的必要条件。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则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创造教育促进高职旅游教学改革。当代世界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适应世界新发展的趋势,教育也要这样,中国旅游高职教育也必须要适应国际职业教育的需要。而目前的现状表明,我国的旅游高职教育,仍然使用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这就很难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旅游高职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我国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必须寻找合适的途径来弱化这种阻碍作用。

调查表明,我国目前95%以上的大学生的创造力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他们在毕业后的较长一段时期都难以进行各种创造发明活动,尽快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已成为至关重要,迫在眉睫的大事。

2、可行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何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教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创造教育顺应时代潮流,愈来愈受到我国的重视。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并且明确指出:中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006年1月第四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次提出“创新型国家”概念,并确立了要在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到:“我们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

与此同时,包括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在内的各种新闻媒体也不失时机地加大了“自主创新”一词,它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键词。

具有教育资源的高职院校是创新教育的领头雁。我国从1997年开始试办高职教育,到1999年,高职在校生为136.2万人,2001年达到194.7万人,2003年为479万人,2005年为713万人,2006年为800万人,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46%,如果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就没有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可以说,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如此庞大的教育资源,一旦被纳入创新教育轨道,就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做出重大贡献。

高等教育人才济济,教师的知识层面高且接受新事物快。教师早已认识到培养创新型人才、报效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为了及早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高校教师和高等教育的要求,教师已经或正在完成从知识传授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转变。

80年代中期起,全国一些省市就率先举起了创造教育的旗帜。如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江西财大等大学开设了选修课《创造学》,山东科技大学举办有关大学生创造的讲座,赢得广大师生认同,从实践教学的角度证明在高校和高职院校普加创造教育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庄寿强著:《普通(行为)创造学》(第三版),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庄寿强著:《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庄寿强创造学和创造教育文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3]水木编著:《创造桌越・创新思维训练方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4年8月版。

[4]蔡晓佳编著:《我创新 我成功:跟大师学创新思维》,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5]Guy CLAXTON &BILL LUCAS 著,徐俊、尚文鹏译:《创新密码》,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5月版。

[6]艾伦・布莱登、大卫・加盟著,丁大刚、庞彦杰译:《左脑思维魔法训练》,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07年1月。

作者简介:

高玉玲,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城市建设与创新思维。

王 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建筑。

上一篇:超细无机纤维喷涂浅论 下一篇: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