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班主任家访

时间:2022-08-28 05:18:41

谈谈我的班主任家访

家庭是孩子的出生地,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将长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对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形式之一,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探讨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全面的认识;老师只访问“问题”学生的家庭。其实则不然,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及访问落后生的家庭,也访问优秀生的家庭;既进行普访,也进行专访。普访一般放在新接班级或新学期的开始,主要了解家庭的教育气氛,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在家庭中的表现,为今后教育奠定基础;专访,即带有一定的“问题”或目的,对个别学生家庭进行的访问;访问优秀生的家庭,主要探讨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了解家庭教育的经验;访问落后生的家庭,首先要看到学生的优点,目的在于发扬优点,矫正缺点。不管是哪一种访问,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职能作用,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谈几点家访方面的看法。

一、掌握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家访前,应当充分做好准备,如确定家访的目的,拟定谈话的内容,准备好向家长提出的建议等。为此,必须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资料,如听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各科成绩、以及个性特点、品德行为、纪律、与同学关系、劳动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跟家长的谈话才能够具体、准确、抓住关键,使家长豁然开朗,心服口服,愿与学校共同努力,把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

为了使家访成功圆满,还要从服装、仪态、语言、方法及时间方面做好准备。由于面对家长的职业、职务、年龄、性格等各不相同,我们的言谈举止、谈话方法对家访的成功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热情、客气、庄重,创造访谈环境

如果是带着“问题”的专访,万不可以一进门就“告状”,或把责任推到家长一边,这样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和老师的道德模范,而且很容易造成气氛冷淡、感情疏远,发生观点分歧,激化矛盾,导致不欢而散,给教育造成困难。

落后生的家长,对老师的来访,有一种“出了问题”的预感,内心并不愉快,有时气氛并不热烈。因此,必须创造谈话环境,老师可以先避开“问题”谈来访的想法,对学生的有点进行热情的表扬,对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给予热烈地激励和指引,这样家长对孩子充满希望,从内心欢迎老师的到来,渴求老师给予热情的指导帮助。

三、关怀、爱护、鼓励,实事求是分析

既要热爱、关怀、鼓励,表扬长处,又要实事求是分析。例如,对学生行动上的懒散、纪律上的随便、学习上的松散、同学之间的矛盾等方面的情况要真实的向家长反映,并且还应该给学生讲清道理,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并能把思考的结果落实在修正错误的行动上。是家长充分认识到家教与学校协作的重要性,主动采取措施,与学校共同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

四、宣传教育方法,提高家教水平

不同类型的家教,都存在着各自的长处或短处。就家庭教育而言,“溺爱型”的家庭,会无意中滋长孩子娇惯的坏毛病;“放任型”家庭易形成懒散自由的性格;“专制型”家庭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说谎或行为上的反抗;“闭门囚读型”家庭会造成孩子学习效率的下降。

我们提倡“科学、民主、指导型”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睦幸福的家庭使孩子产生幸福快乐感,精神状态好,学习稳定;高尚的道德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操;热爱劳动能够增强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应变能力,锻炼毅力和性格;共同学习和气氛能够陪养孩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成员在人格上一律平等,每个成员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父母对孩子思想中合理的部分,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诱导,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敢说心里话、勇于探索求新知识的良好习惯。

班主任老师,要向家长宣传好的教育方法,根据各家庭的不同的具体情况,推荐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例如,以前班里有一名学生,家庭性格偏激,又忙于社会交往和“市场经济”,接待朋友多,孩子学习受到很大干扰,见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就拳脚相加,老师向学生了解家庭教育情况时,学生竟哭起来。见此情景,笔者产生了家访的想法,向家长宣传了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在老师的帮助下,家长改进了家教方法,给予孩子较多的关心指导,并把自己的卧室与孩子学习室交换,以减少干扰,是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进步明显。

五、认真分析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每次家访,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家访后应进行认真的总结,对访问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记录,形成自己的家访档案,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累资料,为进一步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打好基础。

家访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发挥学校是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把班级工作做好,甲方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富于创造精神、能担当起社会重任的优秀人才。

上一篇: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从“减负增效”谈教师的有效教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