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时间:2022-08-28 05:10:36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知识应是有价值、有实用性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具有有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及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走近数学,热爱数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突出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学生,用学生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学生感兴趣的课。“教案”要慢慢转向“学案”、“导学案”。备课要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尽可能按照学生的思维变化,充分预设课堂,预设学生,尽可能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同时备课过程能让教师在备课中有学习,在学习中有探索,在探索中有发现,在发现中有创新。因此,备课时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二、注重师生间的交流

课堂呼唤师生民主平等,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俯下身来,与学生面对面。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可能性》时,老师精心设计三个不同的摸球游戏,一个袋子里全是黄球;一个袋子里有蓝球、有红球:一个袋子里有黄球、有红球。让学生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理解第一个袋子里一定是黄球,第二个袋子里不可能有黄球,第三个袋子里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在师生互动中,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含义。真正体现出“教师不是中心,而是配角;不是师长,而是朋友;不是呵斥,而是激励”的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境界。

三、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感知,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学《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按排了关于物体的两种简单的运动方式的知识内容。为了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平移”,带领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如打气筒打气;国旗冉冉升起;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拉桌子的抽屉等都属于平移,让他们体会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明白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这改变。讲“旋转”时,让生想像自行车车轮的转动;手中玩的陀螺、风车、钟上时针的走动。告诉他们这些运动是旋转,明白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与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维品质。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有这么一题,你能算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吗?

学生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会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法。如:

生甲:我把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列式为:

12×10=120(平方厘米)

(15-12)×(10-4)÷2=9(平方厘米)

120+9=129(平方厘米)

生乙:我把图形分成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列式为:

12×4=48平方厘米)

(12+15)×(10-4)÷2=81(平方厘米)

48+81=129(平方厘米)

生丙:我把图形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列式为:

(4+10)×12÷2=84(平方厘米)

15×(10-4)÷2=45(平方厘米)

84+45=129(平方厘米)

生丁:我把图形看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去掉小梯形面积就行了。

列式为:

15×10=150(平方厘米)

(4+10)×(15-12)÷2=21(平方厘米)

150-21=129(平方厘米)

对于多种解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证明,这样既让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五、注重教学反思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有多少学生能理解、掌握了知识?哪些知识点掌握得很好,还有哪些环节需要调整、需要强化?一节课下来,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反思,反思是教师教学中一种内省活动,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教无定法,教学本身就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因此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要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的“反思”中学习。通过反思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只要坚定一个目标:让低效彻底远离课堂,力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具有优质高效的意义。

上一篇: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下一篇: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