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高原水塔” 还神山净土

时间:2022-08-28 04:44:31

保护“高原水塔” 还神山净土

冈仁波齐神山,不仅是四大宗教的神山,更是四大江的源头。这四大江分别是流向东方的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雅鲁藏布绕着南迦巴瓦做了一个大拐弯之后,掉头南下流向印度成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南方的孔雀河,是恒河的源头;流向西方的象泉河,是印度河最大的支流萨特累季河的上游;而流向北方的狮泉河,则是印度河的源头,所以冈仁波齐也被称为“印度洋的水塔”。

从冈仁波齐冰川融化汇集而成的潺潺溪水,流过广袤的高原草甸,流经山脚下的小村庄,融入圣湖玛旁雍错。八嘎乡地处神山圣湖地区,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大乡,率属八嘎乡的塔尔钦则是位于神山脚下的一个小镇,是转冈仁波齐神山的必经之地,成为转山者的集散地。这里的八嘎乡村民以驼队和出租马匹的经济收入为主,收入要比周边乡的人均收入高出一倍。小镇借助神山的资源,开始走向发展旅游业的思路。2008年投入使用的牧民安居房,整齐排列在道路两边,路边还在新建酒店,村里甚至还有一个中国电信的营业厅,日益完善的公用设施,使得小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塔尔钦是一个自然发展起来的小集镇,缺乏前期哦城镇规划,没有设置污水排放处理和生活垃圾收集点这样的公用设施,而大量涌入的流动人口,使得这个小镇面临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到村里唯一的水源——村边的小溪边上。被污染了的水源,不再适合饮用,村民们守着神山水塔,却面临无水可饮的窘境,要步行数公里到更接近上游水源的地方背水。

塔尔钦的问题不是个案,在高原腹地的牧区,很多发展起来的村庄,都面临这个问题。塔尔钦幸运的地方在于,早在2003年,苹果基金会进驻这一地区,长期开展公益项目,并在神山圣湖的环保问题和当地政府合作,于2011年启动“冈仁波齐环山赛”,旨在邀请明星和志愿者参加为期两日的冈仁波齐环山,在环山的过程中捡拾散落在环山路上的垃圾,并通过这一举动,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神山圣湖的环保问题。

今年是冈仁波齐环山赛举办的第二届,除了扩大参赛队的规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团队加入,共同完成本次环山环保活动。而普兰边防检查站的官兵的参与,使得志愿者队伍扩大到近200人。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环保活动,旅游有限公司在活动前做了全面的清查,估算累积在神山岗仁波齐周边的垃圾量已近百吨,这其中,主要以各种食品饮料包装、行为所致的仪式所用物和遗弃物、建筑废料等为主,主要集中在海拔5300米的卓玛拉山口及其两侧,塔尔钦集镇及其两侧(转山路的进出口)。

在转山之前,志愿者队伍和普兰边检站的官兵就在塔尔钦做实地垃圾清理,这些生活垃圾由于长期没有规范的收集点,散落在居民生活区的各处,又被风带到水源处,直接污染了水源。为此,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设计了8个防风的垃圾收集中转站,并在塔尔钦内投放30个布点的垃圾收集系统,据了解,这些都是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启动的神山圣湖环保一揽子环保工程的一部分,目的是真正全面地实现该区域环保新格局的建立。此环保工程包括:第一步,全面清理多年以来在神山转山道各点的近百吨垃圾;第二步,在全线52公里范围内(含塔尔钦集镇)建立起一套包含200余个布点的垃圾收集系统,该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各种类型的垃圾收集桶箱,垃圾运输道疏通,垃圾车辆购置,软件部分包括50人编制的保洁队伍(含神山圣湖),社区环保意识推广和宣传系统;第三步,应阿里地区行署部署,邀请知名规划设计单位标准营造事务所共同就塔尔钦集镇进行重新定位规划,其规划重点为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给排水系统解决方案和社区发展等,力争将塔尔钦镇在规划层面上打造成“生态、环保、宜居”的国际化精品旅游集镇,从而为一揽子解决神山环保提供规划保障。

环山环保行动纪实

冈仁波齐环山环保活动第一天的行程从塔尔钦至神山正背后的希夏邦马宾馆附近20公里,这段可以通车,山路并不陡峭,但是大量的垃圾山落在河谷和山口,所以需要志愿者和官兵们一字排开,进行地毯搜索式的清理。捡拾的垃圾主要是各种塑料包装袋和饮料瓶,收集起来的垃圾被装进袋子,再由垃圾车统一装载运到垃圾处理中心。

这里的平均海拔高度有4600多米,队员每次弯腰捡拾垃圾都要克服高海拔带来的身体不适,但看到散落在山腰或者冲刷在河谷的白色垃圾,队员们总是不辞劳苦的跑步前进去将垃圾收纳到手里的垃圾回收袋。他们的行为打动了骑马经过的印度香客,忍不住伸出大拇指赞叹。但最为艰险的路程在第二天,要翻越5630米的卓玛拉山口,这里有8公里路程要一路攀爬,经过四个台阶,海拔上升近800米。而卓玛拉山口也是重点的清理地点,预计到这一天行程的艰苦,以普兰边检站为主力的大部队六点半就打着头灯出发了,其余的队伍也在七点半之前陆续出发。

和昨天在路上看到的白色垃圾不同,在上卓玛拉山口的前八公里,看到更多的抛弃物是红牛罐子、使用过的空氧气品和葡萄糖口服液包装盒,有些直接散落在路边,有些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箱里,挑战生理极限的人们不得不使用这些辅助用品。在第二个台阶天葬台,则看到人们放置在天葬台的逝者生前的用品和旧衣物,为了祈祷往生。第三个台阶在卓玛拉山脚下,这里我们又看见了熟悉的身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旭的身影也在人群中,这里的海拔已经接近5500米,他们的工作打动了经过的每一个人,转山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是一种精神,但为了保护神山的环境,把前人留下的垃圾带走又是另外一种更高尚的精神,牦牛驼队的铃铛声回响在山谷里,仿佛也在为之唱诵。

卓玛拉山口就在眼前,满眼飞舞的经幡,眼前是一个经幡的海洋,所有转山的人都会在此朝拜并歇脚。但大多数队员因为高反和疲惫,已经无力再去清理眼前所看见的白色垃圾了。也许是被之前所看见的行动所感染,其他转山藏族驼队和背夫加入了环保的队伍。在下卓玛拉山口的时候,另外一个身影感动了我。一个瘦小的身影在大石中穿行起伏,手里拿着一个大塑料袋,但显然不是我们团队中的一员,等他走近,我突然发现他的一边衣袖轻飘飘的,是一位失去手臂的背夫,在用胳膊肘子在夹着垃圾袋,另外一边手捡拾垃圾。下山的路上,不可以骑马,他所照顾的印度香客也在自己步行,马匹交给了同伴照料,所以他就一边下山,一边捡拾垃圾。下山的路程我们一直结伴,我想问问他为什么要捡垃圾,他只是看着我微笑着,指着前面,意思是,茶馆不远了。塔尔钦大多数的牧民不通汉语,但是通过行动,他们了解了我们的意图,也就自然而然的加入进来。

正如活动组织者所希望的,一次环山赛为期仅两日,所能清理的垃圾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进行宣传和呼吁,让更多的人关注神山圣湖的环保。达到将环保公益活动的主题“清洁垃圾 保护净土”深入人心,力争使神山圣湖这块神奇的土地永葆美丽和洁净。

上一篇:汉英隐喻的文化内涵对比 下一篇:抽离中心的“70后”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