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8 04:06:07

谈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摘要: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须具备从事汉语教学所需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概括为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判断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等。以这几项能力为目标,将课堂训练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训练活动,各课程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能力培养体系,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89-02

对外汉语专业以对外汉语教师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而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的两大基础能力。语言类课程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主干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培养的重任。因而对对外汉语专业的语言类课程进行改革,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是一个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

一、培养目标

对外汉语专业语言类课程应尽量使学生在真正从事汉语教学以前,就相对全面地具备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语言技能。这些语言技能不仅包括作为汉语母语者必须具备的熟练运用汉语交际和表达的能力,而且更应该包括对汉语的结构规则具备学习、研究和归纳并能将这些理性规则和规律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

根据培养目标,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外语语言能力由外语类课程培养)构成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 语言交际能力

包括:1)熟练自如地运用普通话的能力;2)降低词汇及语法难度、与留学生正常交际的能力;3)能恰当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与保障,尤其是前两项能力的缺失,常常是学生首次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失败的首要原因。第一、三项的非语言交际手段主要是指体态语,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常常能以肢体语言配合有声语言,以帮助学生理解或更有效地控制课堂。

2 语言判断能力

包括:1)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及课文判断语言重点的能力;2)通过语言交流判断学生汉语水平的能力;3)判断学生语音、词汇和语法错误的能力。

虽都是判断能力,但判断对象有所不同,第一项是对教学内容的判断;第二、三项是对教学对象的判断。第一项直接决定“讲什么”的问题,该能力不仅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将来学生应聘对外汉语教师岗位时的主要考点之一。第二项能力直接涉及怎么讲,它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第三项是普通汉语母语者普遍应具有的感知能力,它是接下来分析错误和纠正错误的基础。

3 语言分析能力

包括:1)分析学生语音、词汇和语法错误产生原因的能力;2)纠正以上错误的能力;3)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能力;4)以语素意义分析词义的解释能力。

在“语言分析能力”中,第一项中对语音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的能力需要特别训练和强化,而其他关于词汇和语法的能力则是第4项语言研究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4 语言研究能力

语言研究能力可以表述为在语言事实和语言规律间建立符合客观现实的关系的能力,它体现在两个方面:1)根据语言现象归纳语言规律的能力;2)根据语言规律或者语言格式例举语言现象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师所具备的素质是极其复杂的,以上所述是我们在对对外汉语本科学生进行教学时须重点培养的方面。

三、培养途径

知识的获取可以依靠书本,而能力的培养只能依靠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须按照能力目标设计课程训练和实践活动,选择最恰当的途径方法,将每个目标逐条落实,力争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语言能力训练体系。培养语言能力的实践活动可根据其与课程结合的紧密程度分为课堂训练、课下训练与社会实践三种。

1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是在各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课时内进行的训练。它一般与知识点结合紧密,训练目的明确并往往较为单一。由于受时间限制,需要教师更多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以期在最少的课时里使学生能力获得最大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取的主要课堂训练形式有:

(1)学生自主讲授

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每学期都应安排几次学生自主讲解的内容。学生授课时,其他同学要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在锻炼该同学的同时,也提高了其他同学对本堂课知识的吸收率。

(2)案例观摩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与学生经历过的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学对象、目的还是教学内容、方法上都相去甚远,如果没有足够的感性认识,会使学生在学习与训练时缺乏足够的目标意识。而对于很多地方院校来说,能让学生在学期初就走入留学生课堂进行见习是很难做到的。好在有各种教学录像为其提供了宝贵资源。我们可以根据训练目的,选取恰当的教学录像,引导学生对其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既有助于学生熟悉留学生课堂教学的特点,也有助于其吸收他人的经验,反观自身弱点,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3)纠错练习

纠错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项能力,应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进行练习。

(4)语言研究能力的分散训练

语言研究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根据语言规律或者语言格式例举语言现象的能力和根据语言现象归纳语言规律的能力。这一能力并不固定地体现在教材中某一知识点上,而是需要将训练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中。为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研究能力的训练,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建立一个以研究问题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往我们的教学常常是先给出需要学生掌握和记忆的语言规律,然后再例举语言事实来证明这一规律的正确性。而改革后,我们首先提出一些存在疑问的语言现象,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同时要求学生像“脑子里过电影”一样举出存在相同问题的现象,再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已有的语例思考规律。当一步步总结出规律后,最后还请学生思考规律是否存在反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提问、每一个练习和每一个课堂互动进行精心设计,因为这些都将成为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的载体。这样的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可以为学生以后思考语言问题提供可遵循的范式。

以上为主要训练方式,此外还有课堂讨论、学生互相答疑等形式。这些训练形式要依据训练目标进行选择,并需要相互配合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2 课下训练

课下实践训练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能力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不受课时和知识点的限制约束,能将课上习得的各项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运用。模拟课堂是课下实践训练的主要形式。我们主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同一知识点为题目,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请各小组研讨设计,之后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教学比赛”,同时说明本组对这一语言点的认识以及之所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因,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3 社会实践

真正的社会实践可以摆脱纸上谈兵的弊端,纠正学生前期训练中某些错误的想象,完善学生的能力架构。社会实践的形式包括语言调查实践、留学生交际实践、教学见习和实习等。与留学生进行文化思想上的沟通及生活上的了解是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教学实践表明,越能与留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和互动的教师往往就越容易轻松驾驭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因而,我们要积极促进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与留学生建立一对一的互助关系,并引导他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四、教学方法

以能力为目标,就必须采用能调动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方法。要以“案例”和“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为此,我们广泛采用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方法在前文中都略有提及,不再赘述,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正在使用的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将学生学习的外在激励变为内在激励,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在教学别注意赋予学生除被动接受者以外的其他角色,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五、考核与测试

我们本着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使考核既能检验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情况,又能对其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评测。为此,我们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法,将平时考核作为其能力考核的主阵地,随教学进度布置能力型作业,同时每学期布置一次语言调查报告。而在期末考试中,主要检验基本理论概念的准确性,同时要至少有一道以上分析题,请学生分析一篇留学生作文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错误,说明理由并提供纠正方法。

上一篇:谈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学习态度对文科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成绩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