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时间:2022-08-28 12:44:48

素质教育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人们预计,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复杂多变的世界。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建立新世纪创造性人才队伍的需要。

创造性人才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富有成效的创造性的活动,将是新世纪的重要特征。

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是以多端性和交通性为特点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发散思维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发散思维应用学习,有利于深刻理解和知识点的内在要素,有助于全面把握相关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实现知识的高层次理解和有效存贮。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如果贻误了时机,那将是难以挽回的损失。

一、素质和素质教育

素质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使人具备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稳定的基本条件。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它是相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简言之,是形成受教育者素质的教育。具体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最基本的五种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根本区别,试比较如下:

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这一比就泾渭分明了,我们从表中知道应试教育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教育面临挑战,历史给我们机遇,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水平,关系到我国21世纪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重大问题。

二、素质教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

众所周知,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作文教学。

学生进学校、读书,从传统教学到素质教育,当然现在还要具备其他的能力,如听话能力、说话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然而写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写作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安身立命、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写作能力,就能派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不是应试教育的工具,而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课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是一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贯彻始终的学科,是课时最多的学科,是在教学计划中位置最突出的重要学科和主科,对落实素质教育起着责无旁贷的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个就要读精美时文、读名人传记、读中外历史、读通俗哲学,在阅读中分门别类地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这样广泛的阅读,必然会增加我们的文化积淀,不仅从根本上解决材料问题,而且为提升文章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在阅读中寻找、提炼话题、然后试图阐释话题、表现话题,就有效地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统一,这既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又解决了材料问题,训练了作文能力。

广而言之,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读社会书、人生书,甚至要读自己情感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更为密切,阅读促进了写作,写作深化了阅读。

三、中学作文 教学目标

从素质教育出发,培养和形成中学生的作文素质是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传授“精要、好懂、有用”的写作知识给学生。如果不传授写作知识,学生凭什么指导写作呢?

“精要、好懂、有用”的写作知识,主要有:(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知识。如调查、记录、笔记等。(2)思考发现题材价值的知识。如记忆、表象、联想、想象等。(3)顺利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知识。如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构思、谋篇、遣词、造句、修改的知识等。(4)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的写作知识。(5)写作方法的知识。如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6)写作技巧的知识。如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详略、句式、语气、修辞等。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把这些写作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写作技能,终其一生,受用无穷。同时还应做到:培养学生现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其次,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最后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做到上述要求,作文教学就能走上“信息高速公路”,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灰埠中学)

上一篇:关于艺术类中专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职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