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导入

时间:2022-08-28 12:32:47

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导入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地教学效果。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导入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运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注意力,关心上课主题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产生学习动机,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俗语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不同的学科,导入的方式也是各有特色。下面根据自己的实践,谈一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几种导入方法。

1、设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产生疑惑,激发思维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

例如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时我用的设疑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回答。

学生1:校园里铃声响起,可以告诉我们上课或下课。(声音信息)

学生2:观看艺术节,可以获得很多艺术节节目的信息。(情景状态信息)

学生3:上网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读新闻、听音乐、看视频等。(文字、声音、图像信息)

学生4:看报纸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文字信息)

学生5:过马路看红、绿灯,可以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信号信息)

……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好。

通过同学们列举的例子可以看出,信息无处不在,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人们通过信息了解世界、实现交流,人们每时每刻离不开信息。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就是消息,它是用文字、符号、图像、声音、语言等载体呈现。

2、演示导入法

演示导入,是指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室、实物投影、视频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的方法。此法有利于形成生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运用此法应当注意:第一,直观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并能为讲授新教材服务。第二,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第三,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Excel中的数据筛选》一课时,我准备了一张成绩单,首先展示一些经过筛选后的分类数据如:总分550分以上的成绩(包括550),英语、语文、数学成绩均在90分以上的成绩(包括90分),然后演示如何根据不同条件进行数据的筛选,从而得出那些分类数据的。 同学们通过观察领悟操作要点,有目的的进行操作。

3、作品导入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直接出示某一作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导入新课。 在实际操作中,出示的作品可以是一项完整的范例作品,从而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出示的作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

例如在讲解《flash遮罩动画》时,给同学们展示老师已经做好的遮罩动画作品(徐徐展开的图画、电影文字、透过小球看文字三个遮罩动画)让同学们欣赏,分析,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完成这三个遮罩动画,同学们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动画的影像。

4、实物导入法

实物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等手段导入教学。因为“十次耳闻不如一次目见”实物导入法清晰明了,给学生以实物的形象思维和感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组成》一课中,为了让同学们认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我把学生带到电脑房结合实物边观看边介绍,还让学生自己拿上一些硬件观察、记忆,既满足了好奇心,又激发了内心想更进一步了解电脑的欲望,使他们迅速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总之,合理地选择导入法,使学生的思维很快地从下课状态转为上课状态,从而跟随教师的引导学习知识,有利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间接地增大了课时容量,提高了授课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引导中学生数学预习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关于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