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混凝土楼板的开裂及其防治措施

时间:2022-08-27 11:17:54

论混凝土楼板的开裂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混凝土楼板出现变形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商品房质量纠纷、投诉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影响使用功能,有损外观,而且破坏结构的整体,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性强度和耐久性。本文介绍了混凝土楼板的开裂的成因,探讨了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总结了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楼板;开裂;成因 ;防治措施;处理措施

Abstract: the concrete floor deformation cracks appear the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common, has become a commodity house quality disputes, complaint hotspots, it not only affect use function, to the detriment of his appearance, but also damage the overall structure, reduce its stiffness, cause steel corrosion, affects the persistent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floor of the cause of cracking, and probes into the concrete floor crac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ummarizes the concrete floor cracking treatment measures.

Keywords: concrete floor; Cracking; Cau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混凝土产生裂缝不是不可避免的,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只要了解了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就可以从各环节加以控制,减少混凝土板裂缝的产生。将已发生的混凝土裂缝修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受力、耐久性不受影响,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房屋。

一、混凝土楼板的开裂的成因

1、结构设计方面

由于受场地限制、使用或是建筑造型方面的要求,建筑物平面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楼板的截面会产生突变。在楼板截面突然变小的区格板中,往往容易产生收缩裂缝,这实际上跟楼板约束的刚度有关。它的约束刚度比其他区格的约束刚度加大了很多,它的收缩拉应力也随之增加,原来视为铰接的支座,随着约束刚度的增加而过渡为固定端支座;原来承受收缩拉应力随着截面突然减小而突然增大,此外,这种突变也会在楼板内引发其他次应力,在突变截面处产生互为约束,对收缩拉应力产生影响因而在突变区格更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布置次梁时,设计者往往简单地沿同一方向布置次梁,从而形成大量单向板。在混凝土收缩时,因为边框梁的配筋率比楼板的大,所以梁的收缩率比楼板的小,边框梁就会阻碍楼板的收缩,使具有收缩趋势的楼板产生张拉应力。长向梁由于跨度较大,弯矩大,配筋率也大,而长向板筋多为构造配筋,配筋率小,因此长向梁与板的收缩率相差较大。为了减少结构造价,经常以水泥砂浆楼面的装修情况计算楼板的自重。但有些工程未完工,假如又争取到了更多的工程款,建设单位就要求提高装修标准,比如把水泥砂浆楼面改为石板材楼面,这就加大了楼板自重,导致楼板、梁的计算配筋都不足,这也是导致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原因之一。

2、材料方面

(1)混凝土的收缩。因为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所以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拉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也就是通常人们所看到的板角处,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而一些后期裂缝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蒸发而引起的干缩,这种裂缝是不规则的。

(2)引起裂缝还有温度因素。这是由大气温度变化、周围环境高温的影响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产生的水化热等原因所造成的。

3、施工方面

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值往往比预定交货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值偏大,其特点是水灰比大,粗集料多、细集料少,粘聚性、保水性差,拌合物离析,硬化后的混凝土结构下部,特别是竖向结构的边角,石子外露。从该部位被剥离出的石子来看,其表面很干净,看不出曾被水泥砂浆所包裹的迹象,结果削弱了水泥浆与集料或钢筋间的粘结力,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施工单位向混凝土供货单位预定的混凝土坍落度偏大,不符合混凝土上部结构施工的要求。试验表明,坍落度如超过180mm,就容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如此大流动混凝土用在上部结构时,经过振捣就会产生离析,使结构上层出现的不是水泥砂浆,而是泌水,该泌水滞留于粗集料与钢筋的下方,蒸发后易形成空隙,石子外露。

二、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施工因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以减少楼板裂缝的产生。为此, 在混凝土施工中, 在工序和工艺方面应当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楼板模板支撑的间距要适宜, 使楼板模板刚度与梁模板刚度不至于相差太大。在与施工井架相接的或施工运输频繁经过的楼板模板中适当加强模板支撑系统。

2、预拌混凝土应使用设计允许的最小水泥用量和能满足和易性要求的最小用水量, 设备允许情况下, 不要用过大的塌落度。使用各种外加剂时要注意, 尽量不要选用增加混凝土干缩的外加剂; 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使混凝土收缩减少, 凝固时间合适; 混凝土内砂石水泥的级配力求最优。

3、了解预拌混凝土的级配情况, 对某些级配的混凝土, 不要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 过度的振捣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 使混凝土楼板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沙浆层和水泥浆层,容易产生干缩裂缝。由于一般楼板的厚度不大, 使用平板振动器匀速拖过一次就可使楼板的混凝土成型密实。要在混凝土沉淀收缩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楼板的最终抹面。

4、在楼板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 要等楼板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混凝土终凝初期应避免施工荷载对楼板产生较大的震动。特别是与施工井架相接的楼板,其混凝土施工完成是最后的, 而上施工荷载受震动是最早和最频繁的。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 在楼板混凝土捣制完成后第二天就上人上材料进行下工序施工, 往往导致这些位置的楼板多处产生裂缝。

5、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必要时可在拆除模板后在适当位置上安装回头顶。施工机具和材料不要集中堆放在一块楼板上, 避免造成较大的荷载使还未达到强度的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

6、了解预拌混凝土的收缩曲线, 加强混凝土养护, 保持混凝土楼板表面湿润。在常温下养护不少于两周, 特别是在混凝土终凝初期, 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期后, 在施工期间特别干燥的时候也应进行浇水养护。

三、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处理措施

1、对受力产生的裂缝,可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如果对已影响到结构安全的楼板裂缝,除了沿缝凿成V 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当用碳纤维布加固时,对单条裂缝,除了沿缝粘贴外还要在垂直于缝方向间距布宽粘贴;对相互交叉的多条缝要井字形粘贴,间距同布宽。(布宽300mm 左右为宜)。

2、对由温度、混凝土的收缩、施工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处理如下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对其它一般裂缝(宽度在0.05mm~0.2mm 之间)的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 或1:1 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封闭以恢复观感即可。(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

(3)对当裂缝(宽度大于0.2mm)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 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

(4)裂缝宽度小于0.3mm 的可采用6202胶泥等封闭。

(5)裂缝宽度大于0.3mm 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做法如下:凿缝:沿裂缝进行剔凿,根据开裂情况凿出宽、深各15~20mm 的V 型槽;埋设灌浆管:沿裂缝方向每隔50cm 钻孔一处,埋设灌浆嘴,用胶固定住;封闭裂缝:用结构胶骑缝反复刮实,同时封闭周围裂缝及分支裂缝;吹气试压:补封漏气部位;灌浆:配制灌浆液注入灌浆器,由空压机加压0.2MPa,从一端灌浆嘴起进行灌浆,一般从邻近灌浆嘴溢出灌浆液后停止灌浆,并封闭灌浆嘴,依次进行下次灌浆;拆嘴,封闭灌浆嘴。

(6)对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或在板面用环氧树脂液灌缝封闭(作一层防水也行),在板底用碳纤维布粘贴成井字形,间距同布宽。

对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2mm 的处理方法也为:除了沿缝凿成V 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当用碳纤维布加固时,对单条裂缝,除了沿缝粘贴外还要在垂直于缝方向间距布宽粘贴;对相互交叉的多条缝要井字形粘贴,间距同布宽。(布宽300mm 左右为宜)

对通长、贯通与非通长、贯通裂缝共同组成数量又多时板底只有纵横都粘贴。

参考文献:

[1] 赵士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预防处理[J]. 现代农业科技. 2007(11)

[2] 吴红梅.某办公楼裂缝的综合分析与处理[J]. 四川建筑. 2007(S1)

[3] 赖广火.浅谈砖墙体裂缝原因和处理措施[J]. 山西建筑. 2009(13)

上一篇:仿生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深基坑支护监测控制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