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度和监管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

时间:2022-08-27 08:59:13

强化制度和监管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

摘要:会计信息的失真一定程度上给管理和决策造成了混乱。必须采取强化制度建设、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借助信息化手段等措施,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其真实性,为会计管理和社会发展提供保证。文章基于会计失真的原因,提出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失真;会计制度;公司治理;会计诚信;会计委派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07-0139-02

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涉及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失真的会计信息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的失控,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损害,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导致税收的大量流失。虚假的会计信息影响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投资信心。

一、出现会计失真的主要原因

(一) 法律和会计制度不完善,贯彻落实不到位

一是会计法规制度的不相协调,法规制度实施不配套,法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缺乏可操作性等。二是处罚过轻。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与其获取的暴利及对社会的危害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三是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深入,新颁布的会计法规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如《企业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力度不够,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无法落实,致使会计信息中的“水分”未减,泡沫资产依然存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瓶颈

有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对新颁布的会计法规、制度不及时学习、领会,对现行会计法规、制度理解不深、不透,日常核算工作不规范,从而导致技术性会计信息不实;有的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受利益驱动,不能够坚持原则、严格执法,不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甚至有个别会计人员主动为领导违规违纪出谋划策、营私舞弊,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三) 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内部监督缺乏机制保证。会计岗位责任不明晰、机构设置不健全。少数单位出纳、会计由一人兼任,银行预留印鉴一人保管,失去监控,不仅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为经济犯罪埋下了隐患。二是政府各部门对会计的监督管理缺乏协调和配合。财政、审计、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对会计的监督标准不够统一,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缺乏统一协调和配合,不能形成会计监督管理的合力。三是社会审计机构监督质量不高。会计师事务所受利益驱动,出具虚假审计、验证报告的现象屡见不鲜,注册会计师制度又刚刚恢复建立不久,加之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都与承担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注册会计师未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四) 会计信息需求对象的多元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信息的供给。一些部门为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顾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新面临的市场状况,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给企业硬性下达各项经济指标,以便迎合有关部门的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和诱发企业弄虚作假,调节会计信息,使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有些地方政府还对企业领导实行指标考核、责任审计、奖优罚劣的管理,而企业领导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为国家财税机关、投资人、债权人等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

(五)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在国有企业内部,虽然形成了包括职代会、党委、工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在运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董事会凌驾于股东会之上,经理人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有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大权独揽,监事会形同虚设,起不到监督制约作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往往不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而成为有关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的工具。公司管理层在没有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公司重大决策没有做到科学化、民主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很严重。为了实现管理层特定的目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往往就成了牺牲品。

(六) 会计诚信建设力度不够

当前国内外出现的会计诚信危机问题比较突出,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意识不强。如有的单位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不仅仅是高质量的审计等服务,还包括其他违法要求。在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没有严格的民事赔偿制度的情况下,也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中介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的冒险意识,纷纷将诚信意识抛于脑后,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铤而走险,出具虚假报告,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低下。

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会计资料在管理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一是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进一步细化、量化,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二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因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造成损失的民事索赔制度,并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增强会计法律的震慑作用。三是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逐步建立健全单位负责人会计法规制度培训机制,把《会计法》等法规制度纳入培训教育的内容,促使各单位负责人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真正履行单位会计行为责任人的职责。

(二) 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管理

一是做好企业内部监督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监督制度,并具体规定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符合的“四条要求”,为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指明了方向。其次,要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会计核算质量就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就不可避免。再次,建立内审机构,对会计最终产品进行符合性测试检验和监督。最后,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与全过程控制作用,企业应分别制定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加以落实,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目前我国的社会会计监督机构仍处于一种起步状态,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严格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批程序和条件,要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加大处罚力度,提升行业自我约束能力和全员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提高执业质量,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

(三) 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

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单位负责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人员依照《会计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使之能够站在中介立场上,实施法律监督与会计监督,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它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全程性、及时性、监督与管理的双重性以及利益的独立性。这种新兴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会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独立地进行核算,将有利于为会计主体、社会公众的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根本保证。同时,实行委派制,可以把会计人员放到市场竞争的氛围中去,这将促使会计人员认真努力工作,更加勤奋地钻研业务、依法履行自身的职责。

(四)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将会计诚信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不断增强单位负责人和广大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把诚信教育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考核范围,建立健全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信息质量及诚信情况紧密相连的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构建会计信用体系,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五)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要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生成、内部控制的建立、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档案的管理等具体规定,帮助、督促各单位严格记账、算账、报账,从计量、计价、定额等基础工作抓起,加强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的管理,规范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杜绝或防止会计工作中的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上一篇:浅谈企业内部局域网的信息安全 下一篇:电力企业ITSM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