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创新

时间:2022-08-27 08:59:10

浅谈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创新

摘要:《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科学规划职业人生,不断提高就业能力的必修课程。由于多种原因,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创新认识、理念、形式、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职业发展;就业指导;教学;创新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我国高校一门新开的公共课程,由于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在教学上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创新课程认识,创新教学理念、形式、方法和手段。

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认识存在偏差

从学校层面看,许多高校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存有偏见,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大量压缩其教学时间,导致教师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内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将全部内容讲完,也就谈不上好的教学效果了。从教师层面看,由于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任课教师对该课程也不够重视。在教学上,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不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在科研上,不像其他专业课一样,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从学生层面看,由于学校和教师的偏见,导致学生认为它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上课想来则来,想听则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学理念本末倒置

在许多高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中,违背教学相长的基本原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是本末倒置,继续推行以教师为中心的高高在上的非人本教学理念。教师们常常以管理者或长辈的身份自居,对学生进行居高临下的单纯传授、生硬灌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教学形式单调呆板

许多高校由于招生人数多,教学资源有限,通常以大班和讲座的形式来讲授《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很少辅之以模拟面试、角色扮演、现场观摩、场景模拟、参观考察等授课形式,习惯按照统一尺度要求学生,只重视课堂共性学习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和个性辅导,结果是老师辛辛苦苦,学生却毫不领情。

4.教学方法单向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较多采用单向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老师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很少采用实践性强、学生参与性高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觉这门课程枯燥无味,毫无实用价值,导致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低,教学效果甚微。

5.教学手段传统乏味

许多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缺乏,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又有偏见,致使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张课桌、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传统教学手段,条件好一点的高校,最多辅之以计算机教学,很少有人广泛采用标本、模型、实物案例和人物案例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得该门课程教学手段传统、乏味,缺乏新意,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创新

1.创新课程认识

人生的道路大部分历程是职业的历程,人生的发展大部分是职业的发展。因而,在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人生目标,科学规划职业人生,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职业胜任能力,进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对每一个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在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今天,全国高校开设高质量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向学生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法规,科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就业,充分就业,对实现广大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创新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的价值目标从以社会价值为主向以自我价值为主的转变。既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价值的“道德人”,又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发展的“职业人”,使学生由单纯服从的人转变为有丰富创造力的人,使《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既为社会政治服务,又为学生的就业和全面发展服务。

第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职能从高高在上的说教向全心全意的服务转变。高高在上的说教,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导致了学生的逆反情绪,很难取得教学效果。在工学结合的新形势下,学生零距离与企业和社会接触,课堂教学中的某些内容必将与社会实际发生冲突,使学生感到疑惑。《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的职能只有从说教向服务转变,才能为学生释疑解惑,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树立开放性教学理念,实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环境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就业导向、工学结合背景下,大学生必定经常走出校门,活动的空间由封闭的课堂与宿舍过渡到开放的企业和社会。我们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只有从封闭的校内教育模式中走出来,联系学生和社会实际进行教学,才能探索出开放环境下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新机制、新途径。

3.创新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可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个别咨询、实习见习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市场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启发与探讨相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例如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优秀校友、用人单位的代表等与学生直接见面,通过报告会、讲座、个别交流等方式,分析就业形势,畅谈择业经历,激励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市场竞争;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参观、访问、兼职、实习,加深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和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让学生在参与求职的模拟过程中,提高就业竞争力;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就业指导课实践基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前往实践基地就业。

4.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法。利用真实的、学生熟悉的事件为基础撰写案例,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再现真实的职业指导、就业推荐、职场发展场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作出判断与决策,以加强学生对职业、就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持续就业能力。

第二,活动教学法。为增强学生对职场的体验,可以开辟第二课堂,把角色扮演、模拟面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模拟公司运营等活动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感性的认知和体验,巩固求职技巧知识,提高职业决策能力,从而取得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三,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然后老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

第四,访谈法。通过对同专业的学长、成功就业的校友、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职场人员、招聘人员、应聘人员的访谈,了解他们在就业准备、求职面试以及工作后等不同阶段的想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激发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五,职业测试法。主要是通过一些测试资料,如气质类型测定表、性格与职业关系测定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职业锚测定量表等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毕业后从事适合自己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职业。

第六,个别指导法。在集体授课的基础上,要突出个别辅导,采用探讨为主的互动方式,或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创造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对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探究,形成适合个体差异、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5.创新教学手段

第一,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使用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工具、网络资源和相关图书资料等。还可以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聘请职业指导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

第二,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

第三,与企业合作建设校企合作课程。邀请企业参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开发、教学大纲制定及课堂和实践教学,努力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 赵丽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方法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5).

[2] 徐军.提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的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下一篇:试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