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四个转变

时间:2022-08-27 07:18:52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四个转变

摘 要:新课改下,为了更好地适应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老师在具体教学方式上实现四个转变:从“抽象式教学”到“情景式教学”的转变;从“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到“高效教学”的教学方式转变;从“分散式教学”到“合作式教学”的转变;从“知识传授型教学”到“激发理想型教学”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四个”转变;合作教学

新课改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认真总结思考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更好地适应教育目标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这就要求老师一改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并转变到学生“吸收式教学”上来。在具体教学方式上,老师也应该有所转变。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四个

转变。

一、从“抽象式教学”到“情景式教学”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本知识进行传授,这样做的一个弊端是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公式、算法。因此,课本与生活内容相结合,从身边的实例出发,解释课本内容的精髓是教师的一个必备素质。尤其是教学手段日益先进的今天,教师应当重视广泛应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低年级教学中广泛使用彩色木条来做四则运算,大数的计算,说明简单的分数等。为了讲几何形体,用硬纸板剪成形体的各个面,随时可以拼装。木制的各种几何形体,配以识图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把它们放在表示不同集合的圆圈里又是很好的逻辑推理练习。课本与生活相结合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在快乐中教学和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二、从“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到“高效教学”的教学方式转变

新课改要求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要注意科学、有效,重视理解,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而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要不断摸索,按照学生易于理解的方法讲课。比如,在应用题教学中,一般有内在联系的题都是成组出现的,教师可有目的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比例题的解题思路和各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明确解题关键,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教学“两积求和差应用题”:苹果和梨各18筐,苹果每筐10千克,梨每筐20千克,一共有水果多少千克?这一类型题通常有两种解法:(10+20)×18,10×18+20×18,第二种解法实质上即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师如抓住这种内在联系进行教学,稍微引导学生观察一下算式,学生就会发现这一特性。这样的教学就为后面“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的教学埋下伏笔,学生易于将知识进行吸收,也让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从“分散式教学”到“合作式教学”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数学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是完全割裂的,各个学科之间分散教学导致教学效果较差,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培养他们融会贯通的能力。因而,应该实现从“分散式教学”到“合作式教学”的转变。各个科目的老师互相合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数学和诗歌结合,著名的《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数”问题。这个算题原文为:“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这个问题流传到后世,有过不少有趣的名称,如:“鬼谷算”“韩信点兵”等。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用诗歌形式,写出了数学解法:“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上述问题的结果就是:(2×70)+(3×21)+(2×15)-(2×105)=23。通过这种“合作式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各个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培养了他们融会贯通的能力。

四、从“知识传授型教学”到“激发理想型教学”转变

传统的教学更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理想和兴趣的激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型教学”到“激发理想型教学”转变。例如,在讲解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从《周髀算经》等讲起,讲述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修正结果,后来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利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得到当时关于边形来求圆周率的近似值,刘徽、祖冲之以及阿尔・卡西等的研究结论。可以进一步讲解圆周率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有哪些有用的用处。这些知识的传授会让学生不仅懂得圆周率的来源,而且通过讲述这些数学家的故事和科学的实际用处使学生从小树立科学志向。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想,学生就会自动养成不断学习和探索的习惯。可以说,“知识传授型教学”和“激发理想型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总之,新课改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切切实实发现和摸索好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学数学教学也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探索切实有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李锦玉(1963.10-),男,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人,小学高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

上一篇:浅谈科学课中学生探究能力评价的范畴 下一篇: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