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研究

时间:2022-08-27 06:44:32

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研究

摘要:根据网络专业的行业特点,网络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网络技术的三个人才培养岗位目标为主线,集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为一体,建设成既能直接服务于高职网络专业教学,又能服务于在职和新增网络行业人员自主学习,高等职业教育、职称(资格)考试与职业培训体系相融合,涵盖高等职业教育以及从基础培训到高端培训的循序渐进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教学资源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网络专业;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780-02

1 共享资源库的建设意义

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高等职业院校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建设重点。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不仅是提高网络专业教学效率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网络专业课程强调工学结合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加之近年来学时的不断缩减,招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用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网络专业教学的需要,而通过资源库的建设来推进网络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并可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建立数字化的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使教与学突破时空限制。

2 网络专业共享资源库现状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网络技术或相关专业,但是大部分院校往往只重视常规教学平台的建设,忽视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同时不少已建或在建的资源库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资源库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在资源库的结构、资源类型和资源属性等方面缺乏规范,造成了各种结构不同、资源属性不同的五花八门的资源库的出现。

2)资源库建设重量不重质。很多资源库的建设内容繁杂资源很多,但是仅仅是简单的堆积没有对资源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也没有针对专业进行优化筛选,更没有考虑网络教学的客观需求。

3)高职教学特色不鲜明。在当前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技能训练、实验实习实训等工学交替教学手段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但当前的资源库建设还停留在传统的课件开发模式上,内容、形式、流程单一,多数资源为简单的电子课件、教案和练习题等,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和实景展现、突操演示的资源比较匮乏,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不足。

4)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互动性较差。目前的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和协作者之间的评价很少.而这两种评价和反馈对学习者获得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不能很好地参加资源库建设,交现资源库建设的互动,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和支持开放式的、动态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5)共享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差。任何资源都有一定的时效性,网络专业因为它自身的特点,技术更新更是日新月异资。随着教材的变化、专业知识理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资源库应随时更新、完善,但是目前的资源库建设确是处在一个“有人施工无人维护”的尴尬境地。

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的情况,提出更加合理的理论观点与实践方法,以指导具备网络专业特色的共享资源库建设工作。

3 网络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以网络技术的三个人才培养岗位目标为主线,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三个平台体现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学习。第一阶段是高等职业教育以获取职业岗位入门为培养目标职业基础教育;第二阶段是以提高专业核心能力为根本目标;第三阶段则是为提升创新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按职业养成规律从基本职业技能拓展到岗位综合素质,以搭建小型局域网、企业网、广域网的能力递进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每个平台将网络技术各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主要内容全面融合于高职课程体系之中,通过适当取舍和模块组合形成高职生毕业标准。

3.1 成型平台

这是步入网络技术职业的入门平台,即第一阶段“证书性学习”。指高职教育三年中的第一个年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目标是围绕取得职业证书展开。主要取得人社部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硬件组装与维护(建网基础)、高级网络管理员(管网基础)、Web开发(用网基础),以达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和的入门水平。将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相融合,课程开发遵循教学改革规律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直接实行标准融合、资源共享。

3.2 成业平台

这是网络技术从业人员达到初级专业能力的技术平台,即第二个阶段“工学结合、生产型实训”。指学生第二年的学习模式是利用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围绕“典型工作项目”展开,从而达到网络技术专业初级技能的较高水平。该环节依托于“建网、管网、用网”这一职业能力主线安排课程,依据企业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3.3 成才平台

这是网络技术从业人员达到履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技术平台,第三阶段即毕业生“顶岗实习”。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模式主要是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工作。通过真实的工作过程达到本专业应具备的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本阶段紧密围绕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设计课程。

3.4 共享资源库与“三个平台”

基于上述三个平台搭建的网络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由若干课程模块集合构成,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进行学习。课程模块由贯穿学习领域的各门课程构成,以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构成,通过校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仿真实训、典型案例、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为支撑。共享资源平台即是由若干课程模块根据教学需要调用相关资源与能力测试平台、虚拟实训平台链接而形成。

3.5 共享资源库的内容建设

共享资源库建设内容庞杂,涉及到学习领域的各个环节,针对以上内容的分析设计出了共享资源库平台的建设框架,如表1所示。

共享资源库既是在以上内容建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调用组合资源素材库的相关资源,并和能力测试平台、虚拟实训平台链接而形成。

4 网络专业共享资源库功能模块及实现

从系统功能实现角度讲.共享资源库的主要功能有:采用权限认证体系的用户管理;支持普通用户上传、下载、浏览、检索资源;支持多用户对共享资源评价、反馈的互动机制;支持系统管理员对共享资源库数据的增、减、删、更新等管理维护工作。组织专人进行在线评审,删除不合格的资源,以保证上传资源的质量;通过分析用户的访问日志,确定各种资源的使用率。整个系统权限设计分为三种:普通用户、资源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用来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同时用户界面采用友好的管理方式降低用户使用难度。如图1所示。

5 共享资源库建设步骤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建设要求高,必须统筹规划、分工协作、分步实施。(1)开发环境,主要是软硬件环境的准备和配置。(2)需求分析。根据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针对教学实情开展前期调研,同时完成共享资源库的构建进行框架设计。(3)具体实施。按照资源库的建设标准进行建库,要做到规范、科学、丰富、详尽和覆盖面广。(4)后期维护。共享资源库建设是个动态的过程,后期维护的工作量占到整个工程的50以上,需要安排专人专职或兼职负责,同时教学单位提供资源支持。

6 结束语

通过共享资源库项目建设可深化和促进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为课程建设提供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更进一步的工作是打破现在院校之间的资源壁垒,真正的实现“跨越式”的资源共享格局,从而形成一个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学东,李贤彬,刘庆华,申荣卫.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11-12.

[2] 吕文涛,张洪波.国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2):5-8.

[3] 丁佩芬.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框架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31-33.

[4] 高为将,李振陆,戴金平.高职院校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想[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4):33-35.

[5] 周训斌,翁兴旺.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27):178-179.

[6] 邵梁.基于服务的共享教学资源库平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35):10069-10071.

[7] 王冬冬,李耀辉.构建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7):48.

上一篇:普里姆(Prim)算法的实现与分析 下一篇:基于虚拟仪器平台的速降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