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时间:2022-08-27 06:11:04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教师如果自己垒砌房子,固然是好,可是学生看着很漂亮,自己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技能。而让学生亲自“砌垒”,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培养创新与探索的精神,不亲自动手是得不到的。因此,我们说,只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就不能够全权包办,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就要采用多种方式,将重点放在使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能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及理念上。语文学科是一门重点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我们要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加强学法的进步,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优化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基本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打下基础,来适应未来的社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是十分严峻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觉得,传统教学中固有的模式和思路都要有所转变,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将“以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充分激活并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交流交往的空间和氛围

语文并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不仅涵盖了“听、说、读、写”等所有应用,也对人的思维启发、理解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说语文学习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只有在了解文字、理解语言作用下,才能进入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作为一门应用范围最广的学科,语文学习不仅仅会提高人的交际能力,还要求培养出来的人具备表达能力强、能说会道、可读可写等多种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需求。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将学生当做一个接收器,不管不顾学生的感受,只是一门心思地进行讲读轰炸,让学生听得大脑发沉,消极接受知识,而是应该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为他们创造交流交往的空间和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学生想学、乐学、好学,能够在学习中自悟自得,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小学生正处在渴望知识和了解知识的爆发期,这个时候的他们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多新鲜的东西。而交流和交往最能让他们取长补短,从别人的那里找到亮点,为己所用。在课堂上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现其优越性,我们应该多为学生创造一些交流的空间、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交流。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切记不能让学生把交流当做简单的聊天、唠嗑,把教室变成了聊天室,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如在课堂上我把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分成互助小组,每个组选取一名比较能张罗的学生当组长,把队员组织起来进行小组学习,每周或者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在评比的过程中进步最大的小组将会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其他的小组也要奋起直追,争取不落人后。通过这样的分组练习,学生之间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每个小组有优等生,也有成绩一般的学生。当小组成员在一起的时候,优等生自动形成了帮助后进生的习惯,他们在一起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学习知识,熟悉技能,逐渐有了自己共同的语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学习,为了小组集体的荣誉,他们都不肯落后,都想争取第一名。尤其是有了优等生的辅导和帮助,一些后进生也逐渐追了上来,充分展现了群体合作的智慧。

二、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注重的是人的学习能力,而且古话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而且社会也提倡人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发展,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人们都觉得上学的时候学习知识学习文化,毕业了之后就不用再学了,甚至有的学生单纯地认为,只要毕业了就可以把书本一扔,海阔天空地进行玩耍了。当然,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使之可以适应现代的社会,成为一笔无穷的财富,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了解最新情况,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拥有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通过研究活动表面,人的学习通过教学手段只能获取知识的20%,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的领悟和自主学习,尤其是自己动手、主动获取,能记住90%以上的知识。有研究表明,如果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他不但会熟记这些知识,还会运用这些知识,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启发。在课堂上,我有时也会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演讲,或者举办“我当一天小老师”的活动,即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次授课内容,由他们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讲课。为了当好“小老师”,他们可是煞费苦心,不但要精心准备授课内容,还要考虑很多方面,唯恐被同学的一个问题问得哑口无言、无法应对,尤其是站在高高的讲台面对下面无数的眼睛,那份紧张和激动,是无法用语言来进行描述的。这样,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体验到了教师工作的艰辛,也主动将知识深深印在脑海中。通过这样的几次练习,我发现学生不但变得自信快乐了,也敢于面对大众的眼光了。

三、创新意识的挖掘和发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应该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创新意识的挖掘,让他们的思维活跃,展开合理的想象,得到智力的开发。例如,在学习《火烧云》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够张开想象的翅膀,我对他们进行了点拨,让他们展开想象,幻想火烧云的各种状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出来。为了让学生看到更形象的画面,我特意制作了课件,通过PPT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火烧云的知识。当然,火烧云的形态不仅仅是书中所描述的那些,这时我就启发学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谁见过别的形状的云彩呢?谁来说说看?”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创新思维得到了更多锻炼,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用兴趣来创造学习的无限可能性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能够有效促进他们的发展。在学习时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如果善于抓住机遇,创设条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就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创造无限的可能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一张张兴趣盎然的面孔,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一个个精神状态饱满的样子,那么,他们肯定对今天的内容充满期待,这也是作为教师最快乐的事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宗旨只有一个,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渔”,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无限的可能。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如何培养农民工子女的口语交际能力 下一篇:浅谈对化学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体会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