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让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丰盈起来

时间:2022-08-27 05:59:52

对话,让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丰盈起来

在语文阅读课上,对话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目前,对话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高中语文对话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对对话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1.对话教学的含义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对话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形式,它重点体现学生的沟通、交流,是一种动态的行为。我们从广义的层面理解,对话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和交流,此外,它还被理解为,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作品之中,从而实现人与作品的交流。而从狭义的层面理解,对话教学主要指的是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通过对话交流达到教学的目的,实现学生和作品之间的心灵互动。

2.对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师生对话地位不平等

由于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因此难以实现真正的心灵沟通。一般情况下,老师和学生进行的对话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磨合过程,最终希望磨合出与标准答案一致的答案。这样看来,尽管表面上是平等的对话,但是其实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最终标准的答案。因此,学生的思想实际上是受到约束的。

2.2师生对话与书本不符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书本不符,不能体现真实的感悟,阅读课堂上的对话仅仅是一种形式。对话的主要目的是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语文课堂尽管表面看是平等的对话,其实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往往是粗略的,他们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因此对课文缺乏理解自然难以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这样,学生的情感、领悟等表现不出来,与老师所进行的对话难免表现比较肤浅。

2.3教学过于自由化

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很多老师将课堂变得自由化。其实,这是对新课标内容的误解。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应该坚持学生的自主化,但并不是要求老师放松对学生的管理。有的老师为了表现出课堂的自由化,让学生随意交流、探讨,但是对于他们的对话内容却不严格要求,即使与教学无关也不重视。这种教学实际是无序的,没有意义的。老师在课堂中充当旁观者,导致课堂变成了“菜市场”,学生自由讨论,老师也失去了主导作用。

3.高中语文对话教学实施的策略

3.1合理朗读

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和书本中的语言有一个真诚的对话,可以通过各种符号、文字体会到书本中的各种情感、思想和意志。我们从文本意义的诞生来看,朗读和理解其实是统一的。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从而真正读到心里,加深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老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抓住朗读的重点。例如:

3.1.1朗读应该读出全文的主旨,抓住作者的写作意图,重点应该注意全文的中心句、主旨句。同时还要学会筛选和整理,理清全文的思路和观点,概括全文的重点。

3.1.2对文章中的一些过渡句要加以注意,它体现的是文章的层次。

3.1.3摘抄一些名言警句,比如优美的抒情句、形象的拟人句等。

3.2有效问答

语文阅读课堂的提问应该和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个提问都应当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关。要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2.1启发性。语文课上,提问时应该抓住教学特点及内在矛盾,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问题内容除了要涉及当前的知识点外,还要涉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清楚自己学的是什么,弄明白学习的主要目的。另外,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2.2趣味性。问题的设计重点之一就是具有趣味,这样才有更大的吸引力。如果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意义,并且乐于自己探索答案。老师设计问题时要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并且要巧妙地构思,这样才能使学生兴趣更浓厚。学生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从而体会到提问是一种对话。

3.2.3预见性。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事先设想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样的问题,预见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或者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设计出最好的提问。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紧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

3.2.4有难易之分。语文课堂的提问应该有难易之分,内容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相符。如果问题太简单就难以发挥作用,如果问题太难则学生又解决不了。因此,老师设计问题应该注意深浅,先从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步过渡到比较难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最终增强学习效果。

3.3充分讨论

3.3.1选择合理的讨论时机。语文阅读课堂对话中,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讨论的时机却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进行讨论,也不是每项任务都适合通过讨论完成。老师在选择讨论时机时应该根据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选择讨论的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效果决定讨论的次数。通常情况下,如果问题比较简单,那么只需要学生自己学习或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可以解决,而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则可以通过讨论实现。老师将学生组成小组,相互交流意见,达到对话的目的。学生讨论的重点问题可以是各方面的,或是老师认为比较难的、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或是学生个人觉得有意义的。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讨论可以使讨论发挥巨大的作用。

3.3.2选择恰当的讨论时间。如果讨论时间不对,那么讨论就仅仅是一种形式。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进行讨论前,学生首先应该独立思考,只有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正确深入地探讨,避免讨论形式化。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话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对话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朗读,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讨论等,老师要重点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对话形式,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的目的。

上一篇:语文教学要处处以人为本 下一篇:如何用初中语文教学这支大笔挥毫泼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