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最好的表达

时间:2022-08-27 04:26:52

“自然”是最好的表达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自然的歌唱和教师教态及心态的自然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并提出做到自然歌唱的几个环节,在歌唱教学中教师的自然心态对学生自然歌唱的影响。

关键词:歌唱;歌唱教学;自然状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248-01

不管是出于本能还是理性,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都会遵循的自然规律,自然规律的影响无处不在,它用具有魔力的手指引着它的拥护者。同样,歌唱与歌唱教学也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并遵循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规律,那么我们的演唱和教学就会事倍功半、锦上添花,同时也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笔者以为,“自然”是歌唱和歌唱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即:自然的歌唱和教师教态及心态的自然。

一、自然的歌唱

关于自然的释义:其一,天然;非人为的。其二,指自然界。其三,引申为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显然,自然的歌唱取其引申义。即:歌唱时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字” 、“声” 、“情”的自然流露。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歌唱像说话一样,原本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歌唱为达到高度的完美,要熟练,训练和练习,又和所有器官一样,歌唱的器官――嗓子――要求改进、锻炼,使之成为意志的顺从工具,于是在这一点上说,自然的歌唱就变成了艺术。”

所以,自然的歌唱就是在技术训练的基础上,使“字”、“声”、“情”、“心”和谐统一,声情并茂的自然倾诉。

首先,吐“字”自然。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歌剧艺术大师吉诺・贝基先生曾经指出:“唱歌时的吐字要自然。要像讲话一样没有做作的成分,但又不同于讲话,在经过科学的技术上的训练之后,使歌唱时的吐字清楚、自然,感觉不出技术上的人为痕迹。”这说明歌唱时的咬字、吐字要像说话一样清晰自然,但又不同于说话,是通过一定的技术训练之后而达到的自然清晰的咬字、吐字。 “字”是表现思想内容,反映客观现实的。如果听不清歌者所演唱歌曲的的内容,那么听众就不可能和演唱者产生共鸣。势必会造成台上演员满腔热情,台下观众无动于衷的尴尬局面。

其次,“声”腔自然。“唱若游云之飞天空,上下无碍,悠悠扬扬,使人听之可以顿释烦闷,和悦性情。”这是古人关于美好的歌唱声音的描述。然而,这种理想的自然歌唱状态并不是原始的自然,科学的方法和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做到的高层次的自然。在欧洲的美声歌唱训练中,就特别强调对声音的训练。比如,在声乐学习的某个阶段,老师可能会仅仅让学生做几个母音的发声练习,而且这样的练习会持续很长时间,目的是让声音稳定自如、流畅自然。

最后是“心”理自然。心理支配着人的行为,心理活动对演唱者的歌唱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歌者通过感觉、知觉、情感活动、意志行为等心理手段对歌唱与发声的生理机能进行调节与控制,所以,歌者在进行歌唱表演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不能有任何的杂念,要精力集中保持一种正确、稳定、和谐自然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克服由于异常心理造成的歌唱呼吸紧张、声音不通畅、感情不投入等诸多不足。心理状态的稳定,是达到自然歌唱的重要环节。

二、声乐教师的教态及心态的自然

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态及心态的自然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决定着教学的成败。积极自然的教态与心态会让学生感到亲切,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这有助于学生自然地歌唱,并且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就教态而言,它是指教师的感情态度、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和仪表风度等。在课上教师应该努力做到表情、目光、手势、仪表等教态的自然大方。如果教师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手势混乱不清并且仪容不整,这些肯定会影响学生的歌唱情绪和演唱效果。可以说教师教态的自然在培养学生自然歌唱的过程中起着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教态,使其规范自然、合乎情理,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教师要做到教态自然,关键是要遵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辨证统一等声乐教学的原则。同时,还要根据授课对象不同的条件和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在每节课前认真备课。

其次,教师的心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声乐课“教”与“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态的自然与否对学生的歌唱学习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因为声乐教学经常采用的是“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最大限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互动与对话,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入。

三、结语

关于声乐演唱和教学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研究的视角亦非常广泛。“自然”一词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也算是一个高频词汇。笔者认为,追求“自然”不仅是演唱与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更是声乐演唱与教学中所要遵循的规律。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演唱者要以“自然”为标准去要求自己的演唱,教师也要努力使自己的教态和心态自然,这样才能使演唱与教学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参考文献:

[1]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上一篇:湖湘艺术文化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教学研究 下一篇:法国释意理论在电视剧对白翻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