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专题整合路径的分析

时间:2022-08-27 02:08:38

语文教学中的专题整合路径的分析

所谓专题整合,即通过专题方式,根据课标要求,将教材内容或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分为几个有联系且独立的范围与内容。另外,则指基于专题化设计上,对教学时间与专题顺序加以科学而合理的分配,并优选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建立一个由各专题组成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开展专题整合,对此,笔者提出了如下整合路径。

一.提炼归纳,构建知识系统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知识是零散的,分布在不同章节中。而若想学生全面理解与把握知识,教师则需把握知识体系,然后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其理清知识体系。而提炼归纳法,则是一种不错的整合方式,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这一般用于总结某类问题或进行总复习,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如在语文写作指导中,教师可依照阶段语言学习要求,结合学生习作,将多种写作指导专题加以整合。如初中话题作文专题指导——话题作文如何审题、拟题?提炼归纳:(1)话题作文特点:相关性,自由性。(2)话题作文审题“三要”:要吃透材料,明意图;要吃准材料,抓关键;要看清材料,抓范围。(3)话题作文拟题技巧:①作文拟题要求:标题范围要小,且不可过长;需含蓄、需联想②拟题方法指导:扣题,而不摘题;新颖性;大题小作;切合文意文体,不脱离话题③如何从题目中体现文学素养:可引用警句、格言、诗句等;可运用修辞手法;别出心裁,以反胜常;也可直接表情,如直露法:《一件悲伤的事》、《北京您好》等;比喻法:《第二起跑线》等;拟人法:如《耳朵挑食》等;引用法:《江南雨》、《别了,三毛》等;反常法:如《一个真实的谎言》等。再如文言文知识的总复习,教师可设计专题“虚实齐抓,迁移课外”。教师可将专题划分成两大块:实词整理、迁移读文;化虚为实、精准读文。其中,句例从课本迁移到课外,其进程则从实过渡到虚,以遵循认知规律。这样,通过专题学习,提炼归纳,使学生将零散古文有机整合为文言文翻译体系。

二.对比彰显,构建知识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对比学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而这一联系,包含了纵向与横向联系。同样,在专题整合中,我们也可运用对比法,整合学习内容。如横向排列式。将同一选材各种文体、同一主题各种表现手法、同一题材各种主题的文章进行对比后,其区别会更明显。在对比阅读中,通常具有明显相异性或相同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其选文体系是十分完备的,但由于不是根据知识系统加以组织、排列,因而难以发现其知识体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适当整合教材,联系教学实际,利用对比彰显方法,打破已有单元体系,构建对比阅读专题,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每一知识体系,深刻理解,牢固记忆。

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其话题是《信息传播》。在这一单元中包含了各种新闻体裁,如录音新闻、通讯、消息等。然而每一课所讲内容各异,因而不少同学难以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别。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精心设计专题,如《信息传播》:针对同一事件,挑选出新闻体裁各异的文章,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使其加以区分,把握各种新闻体裁的特点,加深理解与记忆。

另外,在专题整合教学中,还可利用生活拓展策略。由语文本身而言,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当设计专题时,教师需要将其融入生活资源中,以将校内与校外、课堂与课外有机连接起来。

如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应由文章进行深入思考与拓展,如教学该文章难道只是学会探究小说要素?先辈们是否遇到类似情况?在对待母语态度上,我们不应深思吗?通过深思,可获得相关专题,如“救救母语”。在这一专题中,可将《最后一课》、汉字专题、东北沦陷时期学习日语的情形、一些名家书法赏析等内容融入这一专题中,通过《最后一课》描述的法国人民的生活,我们先辈们的生活以及现今生活状况,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深意,而不单单是学习一篇文章,更是由课文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提高素养。

总之,教师如果能善于开展专题整合,帮助学生提炼归纳,构建知识系统,将校内与校外、课堂与课外有机连接起来。并优选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建立一个由各专题组成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就一定能帮助学生构建好知识系统,从而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上一篇:关于环境教育学研究 下一篇:产业链招商引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