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变化与耐药性分析

时间:2022-08-27 12:25:50

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变化与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泌尿系统疾病的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5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研究,分别采用高渗培养和普通培养,分析和对比两种培养方法菌株的检出率,并分析和统计病原菌的变化与耐药性。结果 采用高渗培养共分离出12种病原菌,检测出病原菌200株,检出率为40%,而采用普通培养法共检测出病原菌80株,检出率为16%,高渗培养方法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培养(P

关键词: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泌尿系统感染是由细菌(极少数可由真菌、原虫、病毒)直接侵袭所引起的,有95%以上的泌尿系统感染均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其中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的致病菌[1]。本文分析了泌尿系统疾病的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感染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共接收5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男性230例,女性270例,年龄在17~70岁,平均年龄为(43.5±15.7)岁,所有患者均行离心尿白细胞检查,均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采集500例患者的尿液作为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用干净的容器进行尿液的收集,收集的尿液量一般为0.2 mL,标本收集完成后,将所有标本分别滴在准备好的高渗琼脂平板上,并用L棒进行轻轻的旋转使尿液能均匀的分布在平板上,制成标本,将所有标本均放在35℃的烛缸中进行病原菌的培养,之后每天用显微镜和肉眼对所有标本进行观察,直至菌落出现后,进行细胞壁的染色和革兰染色,转种在普通平板上,或者转种在血琼脂平板上,给予1~2次的穿传代和返祖处理[2]。最后采用TDR-200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分离培养出的病原菌的菌属进行鉴定。并采用TDR-200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配套的药敏检测卡对病原菌进行耐药性测试,所有病原菌均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检测,先取病原菌的保存液10 μL加入1 mL MH肉汤,放在37℃的温箱中静止培养,过夜12 h左右。12 h后对培养菌进行稀释7~10倍左右,稀释完成后再次进行稀释,将培养菌在稀释后的浓度上再稀释1000倍,此时菌液的浓度大约在105 cfu/mL,最后将得到的上样菌悬液盖好板盖,放在37℃的温箱中培养24 h。抗菌药物敏感性参考美国CLSI-2010年M100-S20,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3]。上述所有过程均在无菌下进行操作处理。

1.3观察指标 统计和对比高渗培养方法和普通培养方法检测出的病原菌株数,并统计和观察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2.1本组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分析 本组500例尿液标本采用高渗培养共分离出12种病原菌,检测出病原菌200株,检出率为40%;而采用普通培养法共检测出病原菌80株,检出率为16%,高渗培养方法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培养(χ2=71.429,P

2.2本组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经耐药性分析,本组病原菌均对氨苄西林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弱,见表2,表3。

3讨论

据相关统计,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中有90%的门诊患者和50%的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均是大肠埃希菌,此菌的血清分型可以达到140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是属于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泌尿系统感染[4-5]。

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了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变化,及其耐药性,研究发现,500例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中检测出12种病原菌,共200株,检出率为4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最多,占了66%,革兰阳性球菌占31%,真菌占3%,此研究结果与文献[3]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频繁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因素,而且泌尿系统感染的各种病原菌对抗生素均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因此,应加强药敏测试,根据药敏测试及时掌握病原菌的变化和耐药性情况,从而提高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马冬梅,齐宏伟.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691-1693.

[2]熊利华,潘翔军,张芳.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J].检验医学,2013,28(4):348-350.

[3]石红波,杨亚娟.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检验及检验常见菌耐药性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2):216-217.

上一篇: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 下一篇:活性维生素D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