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27 10:56:31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

受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当前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学生丧失创造意识;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做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以升学为宗旨,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开发,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协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性体验活动。数学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亲历实践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合理选择课题、科学制订计划。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形式丰富,方式灵活,既可按班级活动,又可按小组或个体形式参加活动。数学实践活动具有广泛性,只要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容就可以作为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数学实践活动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一、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1.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局限于书面,课程学习趋向于封闭式。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复杂、知识涉及面广,学生发现的问题较多,需要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通过独立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促进学生整合渗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教学不能画地为牢,禁锢在自身的壁垒中,要与其他学科相整合,逐步改善知识结构。实践活动涉及的知识面远大于课堂讲授的内容,这为与语文、物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整合渗透提供了机会。

4.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数学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试验、测量、绘图、制作等操作活动解决数学问题。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提供了多种机会,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原则

1.科学性。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特征和现实条件,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任务,让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教师要联系社会,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相关数学问题拟订课题,如储蓄、保险、纳税、统计等。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辅为集体形式和个人形式,要坚持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相结合、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探究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2.实践性。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做中学”,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索、亲手操作、亲身体验获得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活动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成功与失败,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思维天地。

三、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

1.计划拟订。周密性、可操作性的活动计划对整个活动达到预期实践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取得成功的保证。(1)确定课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发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广泛收集资料,经师生共同商讨确定。如《有趣的七巧板》、《“五一节”商品打折活动调查》、《三角形纸板拼图》、《钟面上的学问》。(2)划分小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研究小组,每组以4―8人为宜,并推选出小组长。(3)制订计划。计划可分为活动目的,活动安排、活动准备、人员分工、预期效果。计划拟订可分为三个阶段:个人初拟、小组汇总、师生共改。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拟订个人计划,明确活动目的,了解活动内容,提升自身组织、策略能力。小组成员详细汇报个人计划,阐明理由,再通过分析讨论,制订出初步的小组活动计划。由小组汇报员汇报本组的计划,其他小组从计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提出质疑,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小组整理正式的计划书。

2.活动设计。(1)联系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要联系教学内容,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如在“图形的变化”教学中,学生通过“转一转”、“剪一剪”、“折一折”等实验操作活动,提高观察、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在“感受概率”教学中,学生通过摸球、掷骰子、转盘等游戏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2)联系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接触生产和生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开展调查、制作、设计活动。如利用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知识设计班级学习园地主题;对电动车闯红灯现象展开调查。(3)强化指导。教师要围绕活动目的进行有效组织,注意活动方法、策略的点拨,当活动出现偏差时,要及时纠偏,确保活动能有序进行。

3.活动评价。评价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1)关注个体差异。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标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实施分层评价。要以欣赏的眼光关注后进生,要善于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活动效果。(2)关注活动过程。教师要改变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要关注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交流、质疑、争辩,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协作的能力。(3)关注评价方式。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观看学生作品等手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获得的进步程度等方面作出评价。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上一篇:巧用学具,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下一篇:关于园林植物配制造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