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未来

时间:2022-09-10 11:00:30

浅议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未来

摘 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的滞后性和培养周期较长,成为发展制造业的制约因素。本文从内蒙古职业教育的现状,引发对未来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现状 未来 导向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04-02

一、内蒙古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内蒙古职业教育院校情况

内蒙古现今职业教育院校以三种形式存在。第一种形式是各地方的职业高中;第二种形式是各地方的职业中专;第三种形式是高职院校。职业高中:集宁第三职业中学、商都职业高中、卓资县职业中学、察右前旗第三职业中学等。这些职业中学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招生对象是中考分数较低的学生。职业中专:乌兰察布职业技术学校等,是由商干校、农牧渔业技术学校、市技校等各学校合并形成。高职院校是由各个中专合并后升成高职高专。例如,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就是由原工业学校、财贸粮食学校、农牧学校三校合并升成的高职高专院校。

(二)生源情况

职业高中的生源来自初中学习成绩较差,即使升入高中也很难考上本科的一部分学生;第二种职业中专的生源,近年来中专分流,一部分升入高中,一部分念中专,即现在较流行的“三加二”学制,三年中专两年大专,这是职业中专的生源;高职院校的生源来自参加高考的一部分成绩较低的学生,一般高考成绩在160~300分之间,另外一部分是由职高专业对口升入大专。

(三)总体生源质量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生源大多是文化课成绩较差、学习习惯差,甚至没有学习的习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督促某学生学习,该学生明确表示,我就是不想学习才来这个学校,要是能学进去就不来这儿了。选择职业院校是这部分学生及其家长无奈的选择。很多人还是抱着旧的观念,认为选择职业教育当工人不体面,“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都想当白领,不想当蓝领工人。

二、就业导向

造成这种局面的,除了家长、学生观念的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职业中专、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问题。一方面就业方向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型企业都少),很难长期干下去,总是不踏实,没有归属感;另一方面工资待遇低,大都在1000~2000元/月,工作时间较长,没有吸引力。所以各层次的职业学校的生源从数量到质量都比较差。职业学校还都在争这部分生源。

三、企业方面的原因

究其根源还在于周边企业的情况。一是一些中小企业效益一般。学生顶岗实习时企业要么是有占便宜心理,要一些来实习的学生当廉价劳动力,要么就是没有实际岗位,让实习的学生走马观花看看了事。二是效益较好的企业招工要求高,动辄本科甚至硕士。周边的企业生存状态也存在很多问题,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企业不能长久生存,也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四、职业教育的定位

职业教育既不是本科的压缩,也不是中专的升格换招牌,更不应该是普通专科的随意组合。应是在实际操作上优于本科生,在理论上强于中专生,具有较强的生产运行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职业教育要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实践。

五、职业教育的发展及未来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

现在职业教育遇上一个发展的大好契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关注。一是国家对职业教育中“三加二”部分的“三”每年每人补贴1500元。二是大力提倡职业教育,中考前分流,一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另一部分“三加二”。重点高校也开展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以后职业教育的比例逐渐加大,例如,德国20%的学生接受普通综合性大学,80%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专业有360多个。

(二)职业教育机制强化

1.职业教育要实行“宽进严出”,学生必须要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才能毕业。实行“双元制”教育,课程设置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辅助。课程的编制以国家的职业分类条例为依据,体现企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并接受行业协会评估,课程内容打破了学科本位,以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学生毕业时拿到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

2.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先选岗位。我国缺少一大批经严格培训、掌握过硬技能的技术工人。一个熟练的工人或师傅不是学校短时间能够培训出来的,而是日久年深的操作锻炼出来的。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一方面学校与其买那么多的机器设备供学生认知设备的构成,不如每周1~2天在校理论学习,3~4天在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费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向企业职工传授新技术发展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企业资助学校实习实训建设,向学校提供毕业设计选题,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这就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周边的企业需求对口。

3.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已成为德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秘密武器”,被誉为“经济发展的柱石”“民族存亡的基础”。2014年青岛职业教育以“青岛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4月27日,国家教育部和德国教研部联合举行了中德(青岛)职教合作示范基地揭牌仪式,这是继上海和重庆之后中德职教合作联盟批准在华设立的第三个合作示范基地。基地建设以“国际化、现代化和本土化”为目标,以项目工作站为载体,鼓励和支持首批10个项目工作站与德国相关机构就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师资、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等项目开展交流与合作,重点学习、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建立研究机构,开展中德职业教育研究,加强交流互访等,从而形成有效的中德职教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李天.职业技术教育[J].职业论坛,2010,(10).

上一篇:谈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以最新IT创新企业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