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课堂的课外延伸

时间:2022-08-27 08:34:10

论中学语文课堂的课外延伸

[摘 要]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延伸教学被广泛应用,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延伸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笔者在文中论述了延伸教学的意义,指出了现实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并同时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由语文课内向课外适当延伸,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

在新课改的大旗下,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教学”势在必行,纵观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语文课堂常常出现一些误区,如果不认清、避开这些误区,势必会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恶劣的影响。

一、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延伸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舞人去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

每次在做教学调查的时候,都有很多学生提出希望教师教学能够偶尔联系课外的建议。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虽然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但也应该认识到,有些作品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存在着一定差距。毕竟学生的阅历经验、认识能力有限,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在上课时若按目标进行传统教学,学生必然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这如有源之水,可使课堂变得愉悦而有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标下教学内容延伸的原则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延伸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勿牵强附会。过去语文教学始终停留在单纯的传授知识阶段,且以教参为权威。而今天,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游离”:过于注重表面上的生动形象化和热闹,却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文本是“树根”,而延伸是“树梢”,两者是“本”与“末”的关系,背离了这一点,那些所谓的延伸拓展只会是舍本逐末的“无根”延伸拓展。有些拓展与文本的教学目标无密切关系,不利于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或没有实效性,就不予考虑。因此,在进行文本拓展时,首先要考虑其必要性,勿牵强附会。

2.勿避重就轻。语文延伸不仅不能牵强,也不能泛泛而谈。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选点、设点,立足文本,使延伸的面与课文有机联系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利用,切忌打着“延伸”或“高效课堂”的旗号,以文本的某一内容为理由,将语文课“切换”成了政治教育课、时事分析课、影视音乐赏析课等。

如教学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时,若教师图省力,花半小时的时间让学生看1987年版的电视剧片段来代替文本教学,之后引导学生讨论文本中三个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不可否认,电视片段的效果的确极具感染力,但学生若不用心去读课文,不去揣摩人物对话和外貌描写以及其他环境描写等语言文字,是很难真正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的,也无法体会语言文字的效果和意义,更难把握小说的主题。只有注重文本,才能使语文课不至于上成政治课、历史课,甚至音乐美术课。教学需要拓展,但是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让拓展成为形式。拓展的时机、内容、宽度和深度等要素都要围绕文本来考虑和设计,切勿避重就轻。

3.勿得寸进尺。语文课堂是鲜活的,当学生延伸到跨过边界时,需要教师的有效调控,而延伸的“度”则是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度”包括两个方面,即延伸的广度和深度。尽管文本延伸的方向是多元的,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要面面俱到。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短歌行》时,起先在“读”这一环节播放电视剧视频朗诵,之后还请学生来段即兴的舞剑表演,就这一环节花了整整20分钟,前者有助于提高诗歌的朗诵水平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而后者好似画蛇添足,虽说“舞剑”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谈不上提高语文素养。有效的拓展应该是原有文本的拓展,恰当的延伸更是原有文本的延伸。课堂拓展时要关注语文课本身的内涵,要注意尺度,勿得寸进尺,不要因追求“热闹”的课堂氛围而失去对文本精髓的汲取。

三、教学内容延伸的教学方法

1.品读法。文本是教学之本,语言则是文本之本,汉语言本身就充满了无穷的奥妙,它或博大精深,或温情似水,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汉文化的结晶。脱离语言品读和分析的课堂是大话课堂,是形式课堂。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咀嚼语言,多品读语言,这样才能使之领略汉语言的魅力所在。

科普文的语言很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在这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语言,从而体会说明文章的语言特点,甚至还可以延伸到高考科普文阅读题,可使学生熟悉掌握各种题型和各种解题技巧,提高对科普文的鉴赏能力。

2.瞄准法。课堂延伸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应该要有密切的联系,延伸的时机、尺度也要围绕文本来考虑和设计。适当的延伸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不当的延伸将使内容本末倒置,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课前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课堂延伸教学时一定要瞄准知识点,瞄准时机,有的放矢。

3.对照法。对比《氓》与《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以现实的表现手法,揭露了封建门阀统治的罪恶。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广大妇女婚姻悲剧的一个缩影,她有幸遇上一个爱她的丈夫。然而,丈夫的懦弱及当时的社会制度,却使她的命运掌握在婆婆的手里。对照《氓》中的主人公,那也是一个弃妇的形象,只是一个被丈夫抛弃,而另一个是被婆婆所遣。时代不一样,但她们都是婚姻悲剧中的受害者。而杜十娘的悲剧命运,正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旧社会底层广大妇女在追求自主婚姻和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从《氓》的女主人公到《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再到杜丽娘怒沉百宝箱,最后到祥林嫂的凄惨命运,通过这些受害的妇女形象,能给我们带来对封建桎梏的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由此可见,在对照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得到理解,在理解中深入鉴赏。

4.练笔法。例如《囚绿记》中,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墨,勾画了常春藤柔美、婆娑且顽强、追求光明、坚贞不屈的特点。文章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文中的写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的特征。通过练笔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艺术手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讲到一个相关的内容,可由此适当地引申到有关内容,试着动笔,读写结合,使之完善。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己角色的扮演,教师既要做课堂拓展教学的参与者,又要做课堂拓展教学的有效调控者。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并不可以在研读文本后只给学生提出拓展的内容或方向就置身一旁,不能因为盲目追求平等而丧失教师的固有职责,成为一个放任自流的旁观者和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

在45分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本拓展的时机,掌控课本拓展的“油门”,用好课本拓展这根“鞭子”,这些既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教学的追求,更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教学的考验。

总之,拓展延伸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视野,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延伸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作用不可轻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它视为不可缺少的环节,钻透教材,找准切口,有目的地进行拓展延伸,教师本身的素质也必将得到不断的提高,语文课堂也必将定格为高效课堂。

上一篇:论《乌篷摇梦到春江》的艺术美 下一篇:打造充满“学趣”的阅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