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糖尿病心理治疗

时间:2022-08-27 07:13:17

浅谈老年糖尿病心理治疗

【摘要】观察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抑郁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后的效果。通过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后在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心理行为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 抑郁症 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6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抑郁症已成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有60%-70%有抑郁情绪,临床常被忽略,尚缺乏有效治疗。糖尿病本身可导致或较重抑郁症状,且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又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血糖调节。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长期饮食控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措施。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测血糖,并常担心并发症的发生。这些治疗及定期检查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和自我照料,这些要求消耗了患者的大量精力,使患者自发活动的欲望受到压抑。这些无疑都对患者构成了极大的心理应激,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反之,焦虑、抑郁又使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病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病程迁延,长期反复就医,就业工作受影响,收入减少,医药费用支出增加,患者自觉经济和家庭地位下降,进而产生自卑、自责等不良心理;同时,因为患病等原因,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减少,内心压抑无法得到合理宣泄。据国内有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有30%以上伴有焦虑、抑郁、情感不稳和神经衰弱。还有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情绪障碍的发生甚至早于糖尿病的发生。生物及社会心理因素间明显的交互作用,都会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性,并使病情复杂化。所以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发病、治疗预后及预防的影响。下面将做简要的介绍:

1 对于糖尿病的心理治疗,医务工作者首先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学会自我解脱和必要的宣泄,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由于人际关系、家庭关怀在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中也起一定分量的作用。所以做好家属工作,为患者创造宽松和睦的社会和家庭环境,降低患者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必要的。

2 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手段和现代综合疗法的基础。通过专业人员运用各种手段,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方法、病情监测方法等的认识水平和依从性,使得患者从被动改变到主动适应,自觉进行饮食控制、参加运动、按时用药,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具体的操作可通过集中讲解的方式,如定期讲课、计算机教育课程、发放宣传资料等,也可以一对一给患者有计划地进行教育。重点是使其认识到该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并非不治之症,如果控制得当,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

3 制定个体化认知行为治疗方案。应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其性格特点、年龄、病程、具体的内心冲突,给予具体化的指导,尽量从小的、容易完成的方式开始,完成后给予正面鼓励,并根据计划不断增加和更新目标,使其在循序渐进、不知不觉中顺利完成自我保健、自我监控的训练,这有利于克服大多数患者的畏难情绪。即使患者未能实现预定目标,也尽量不要责备,而应该帮助其分析原因,纠正内心对疾病和治疗的不良认知,例如怕“胰岛素会成瘾”而拒绝打胰岛素等错误认知;或适当降低标准,改变实施方法,以达到目的。

上一篇:浅论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中枢药物的筛选与有效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