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10-22 07:37:18

浅论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48-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已从过去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学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此模式的基本观点有四:心身统一、社会对个体的影响、认知与自我评价、主动适应与调节。其目的就是要把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结合起来考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强调人的机体在内外环境中的整体性,做好心理护理,调节好护患关系,加强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就能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利于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病人的身心健康。

1 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使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通过与患者的人际交往,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康复和向健康方向发展,以满足病人合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标,从而有效促进病人的康复。由于心理护理的双向性,如果心理疏导不好,将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

2 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病人处于特定的环境之中,由于活动受到限制,故又有一些特殊的心理需要。了解分析病人的心理需求,提出针对需求的解决办法,对于病人的康复十分关键,因此,心理护理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儿童、青年、老年病人不同年龄病人和不同病种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个别干预,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使病人尽快恢复健康的心理与情绪,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与措施。

3 心理护理的针对性

3.1 对于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手术的害怕和担心,病人都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和紧张,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术前就应当耐心听取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要求,向病人交待病情,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术中的安全保障等,使病人获得安全感,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应手术计划。

3.2 对于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急诊病人往往处于心理高度应急状态,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有的产生濒死感、悲哀、无助、绝望等消极情绪,会加快病人的死亡,病人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此时进行心理护理就会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3.3 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慢性病患者随着病情变化时而高兴满意、时而悲伤失望,紧张、焦虑、愤懑、忧愁、急躁、烦闷等情绪经常出现。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就必须围绕慢性病病程长、见效慢、容易复发等特点。除叮嘱其坚持用药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好康复指导,要为病人调节好情绪、用案例安慰鼓励病人,增强其治愈的信心,同时心理护理要与生理护理相结合进行,做到身心互相促进。

3.4 对于传染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传染性病人因必须隔离治疗大都会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和愤懑情绪,大多传染性疾病又具有难根治、病程长的特点,病人会因病情不能快速好转而产生焦躁、悲观、敏感猜疑等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同情,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解其所患传染病的病程规律,言行上要使病人感到可信、可亲、可敬、真诚、温暖,以便使病人安下心来配合积极治疗。

3.5 对于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危重病人的心理会表现得悲愤、烦躁、拒绝治疗、迁怒于家人或护理人员等,此时护理人员要谅解宽容病人,真诚相待、理解同情,宽慰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4心理护理的实施步骤

4.1了解病人的需要。通过倾听、交流、观察、调查来捕捉收集病情信息,深入理解病人在想些什么,感觉什么,以及需要什么。

4.2 分析病人的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病程中各种各样不同的需要,对病人的需要采取关怀的态度,往往是对病人进行心理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每位患者都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尽快得到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治疗期间,应了解分析病人的需要进行引导,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是要使病人相信医护人员在尊重他,在真心实意地关心他。

4.3 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了解和分析病人的需要,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提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疾病的折磨,病人易产生消极心理和不良情绪,表现为情绪性格变化,智力、记忆力减退,悲观,苦恼,诉苦,易紧张,焦虑,缺乏信心,多疑,孤独,敏感,性情古怪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消极心理和不良情绪又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从而形成恶生循环。所以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不但要消除病人的病理症状,而且要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

5 心理护理的科学性

5.1重视心理素养的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心理学的学习,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坚强的意志、善于沟通的技巧,要以宽大的胸襟去理解和接纳病人,善于研究不同层次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观察和分析患者心理素质的能力,以深切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温和耐心的态度和细致周到的服务对待患者,尊重、理解、引导、服务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等心理。

5.2 面带微笑、温馨服务。营造温度适宜,宁静舒适的就医环境和休养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做到面带微笑,微笑是情感表达的一种,微笑服务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如病人入院后,我们微笑服务,热情接待,陪送病人到病房,介绍环境,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等,病人即感到亲切,有依靠,不陌生;同时做到积极主动,亲切自然,精神饱满,巧妙沟通,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家属,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5.3 合理饮食和锻炼。根据病情建议病人摄入易消化吸收的合理营养配餐,鼓励病人多吃蔬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热过冷食物。根据患者病情和习惯,鼓励病人选择适宜的锻炼方法,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既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体能及微循环,又能帮助病人保证充足睡眠。

5.4 坚持正规治疗。病人治病心切,久病乱投医,往往盲目求医问药,凭经验私自乱用药物,易产生严重不良后果。护理人员要引导病人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正规治疗。

5.5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新陈代谢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必然现象。帮助老年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正确对待生老病死,更好地享受人生。

6 体会

要使千差万别的病人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时要针对每个病人的病情、性格、气质、心理和情感特征,有效地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使病人建立起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这是心理护理的核心。

上一篇: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心理压力的干预 下一篇:浅谈老年糖尿病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