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实践中获得学习兴趣

时间:2022-08-27 07:05:55

从阅读实践中获得学习兴趣

摘要:阅读是令人愉悦的审美享受,它牵动我们的喜怒哀乐,同时释放语言文字的深厚魅力。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强调阅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学会正确地阅读方法并从中获得知识和精神力量。文学作品就像是一方沃土,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适当地引导使我们的学生能体验耕种的过程――阅读,并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文学审美。

Abstract:Reading is a pleasant aesthetic enjoyment, which affects our emotions, and meanwhile releasesthe deep charm of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that helps students master the correct way to read and derive knowledge and spiritual strength. Literary works , like the fertile ground, need teachers’ appropriate guidance in the classroom to enable our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farming process - reading, and harvest the fruits of their own - Aesthetic.

关键词:阅读学习兴趣审美

Key words: readinglearning interests Aesthetic

作者简介:陈柔(1979-)女,浙江省杭州市人,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

从事运动员学生的文化教学工作已近九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所教学生的年龄阶段从初中到高中几乎都已涵盖,也经历了两次教材更替。面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日积月累中要如何在求新求异的同时把握住语文的根本――传授语言文字的美,或许是每一位教师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一、课堂引导:循序渐进,营造氛围

作为语文教师,其实需要举重若轻。将课本内容中的要点、重点、难点剖析后,最关键的还需点拨学生体味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深刻的思想、精神和艺术手法。例如在解析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一课,人是名人,文是美文。但对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比赛和训练中的运动员学生来说,他们既不识人也不通文。假如生硬地采用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2课时,只能使学生粗通文句,哪来的赏析呢?所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篇文章的课时,求精求深,是比较恰当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设置了三个环节,先通过1课时引入了大量的余先生的散文,只要求学生听读,不急于让他们分析或进行讨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我们的学生能对作者其人及其文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能拓展知识面。这些文章在课前先打印分发,课内有些是教师朗读,有些请学生诵读,效果竟然不错。不少学生对于文字中所体现出的作者对中国历史古迹的深沉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们的表达比较稚嫩,但明显与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因此在接下来的第2环节对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量之后,开始乐于参与课堂内的学习和研讨了。最后再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强调要点、难点。这次课的气氛融洽,交流互动的效果也不错。

二、课外延伸:师生互动,积少成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要从语文学习中获得个人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就必须切实地投入到对优秀语言文字的认知中去。运动员学生的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无法保证固定和完整的学习时间,通过课堂内对其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充分发掘他们的闲暇时间,使他们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各种知识。学生对文学经典往往兴趣有余,动力不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穿插一些片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读书经验和感受,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且有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观察和了解一些对阅读有回避态度的学生的兴趣点,以推荐的方式帮助他们选择一些合适的读物,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以交流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同时,在课内有意识地请这些学生谈谈所读书籍的内容和其中的精彩部分,从而使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督促和激励。借用冰心的一句话来形容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过程的要求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只要持之以恒,终会获益匪浅,乐在其中的。

三、多媒体课件:恰当引入,提升效率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的能力。一旦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首先鼓励他们由浅入深地反复阅读,循序渐进地探求文字所蕴含的深层哲理和思想意境,而不是仅仅使用一些定格的画面、影像的片段来替代他们的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促进学生拓展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仅仅依靠多媒体材料来掌握知识,只能称之为“速食文化”,这对于快速了解教材内容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的,但从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而言却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并且,一旦学生对多媒体产生了依赖心理的话,对于埋首书籍就会觉得比较枯燥,从而无法沉浸在阅读的美学享受之中。教师应该扬其长,避其短,适当运用多媒体来提升效率,就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将集中了语言文字精髓的佳作名篇推介给学生,同时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他们对于阅读这件事,能从知之到好之,最终成就乐之。

参考文献:

[1]王国权.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1)

[2]饶正志.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Z2)

[3]蔡良.语文教学中的“意会”与“言传”[J].语文学刊,2005,(05)

[4]傅汝强.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质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3)

[5]杨家英.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09,(05)

[6]李芳.浅论语文教学的激活与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4,(10)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自我认同社会化的探析 下一篇:成有何欢 败亦更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