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8-27 06:46:17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FDI)不仅为企业带来直接投资收益,而且通过对东道国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改变着东道国产业结构,促进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来源地和投向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 产业升级

项目基金:本文系中西部高校综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资助之产业经济与国际贸易创新团队研究项目。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通过国际间资源和要素的流动与转移来实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动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对外开放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外商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从而对我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强。外资通过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影响着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外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产业发展的倾斜,但是从总体上说,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

1.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概念始于20世纪40年代。最初利用这个概念分析经济问题时,其含义是不规范和不明确的,随着产业经济研究的深入才逐步明确。我国学者江小娟认为产业结构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从量的方面看,它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二是从产业的质的方面看,它是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素质分布状态,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分布状态。学者刘伟认为产业结构是揭示产业及产业之间相互运动关系的理论,产业结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研究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所涉及的是量上的结构均衡问题;(2)考察各产业之间内在的质的联系,所涉及的主要是产业结构高度和结构效益问题,产业结构研究是这种量与质的结构分析的统一;(3)考察产业间在投入产出联系上的特点,分析在技术上具有相似、连续性的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使结构分析与社会再生产过程分析统一起来。

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产业结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即产业间的相互协调、平衡发展问题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生产资料产业与消费资料产业之间、基础设施与制造业以及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各产业间以投入产出为基本内容的关联关系,从中考察一定的产业结构状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产业结构量的内容,产业间的关联关系则反映产业结构质的特点。

因此,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方式)。

2.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指产业结构水平的绝对高低,而是指在国民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下,根据本国的特点,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达到与上述条件相适应的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状态。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方面:

(1)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即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是否产生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越高,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低,产业结构就不合理。

(2)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又可称其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即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产业的规模并非同时扩大,一些产业相对增长较快,一些产业相对增长较慢,甚至个别产业出现收缩,它要求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其标志是代表现代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不断增大,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上升能力。

3.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升级是以开放经济结构为前提条件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的演进、成长与升级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社会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和国际经济等。

满足需求是生产的主要动因与直接目的,一切社会生产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社会需求规模与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的演进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社会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拉动效应,主要是通过需求结构的收入弹性表现出来的。需求结构的收入弹性,是指需求结构变动对收入水平变动的长期反应趋势,最终表现为产业结构变动对人均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

资源供给结构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构,包括资源察赋、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等。供给结构既决定着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同时也决定着产业结构的选择与性质。

国际经济因素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国际贸易是来自外部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国际投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外国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投资直接改变东道国与母国的资金供给状况。

根据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表现是: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的过程。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第三产业所占比值不断上升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标志之一。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与产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仍将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如何把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方向,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是我们所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FDI的引入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变化和引资规模来考察,大致可分为起步阶段(1979年-1991年)、高速发展阶段(1992年-1998年)、徘徊阶段(1998年-2001年)、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几个时期。总结各个时期的表现,现从以下角度分析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1.FDI的来源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封闭型、高度内向化的向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发展模式,由于缺少竞争压力和技术进步的刺激,技术和产品更新缓慢,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鼓励和吸引外商来华投资,适应了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趋势。表1系按洲际来源的我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该表表明近几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自亚洲,占我国吸收FDI总量的60%左右,其次来自拉丁美洲,比例超过11%,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非洲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分别位居三、四、五、六位,共占29%左右。2012年,对我国直接投资前十位国家或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712.89亿美元)、日本(73.8亿美元)、新加坡(65.39亿美元)、台湾省(61.83亿美元)、美国(31.3亿美元)、韩国(30.66亿美元)、德国(14.71亿美元)、荷兰(11.44亿美元)、英国(10.31亿美元)和瑞士(8.78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1.4%。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与地域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亚洲各地区毗邻中国,因而可以方便地通过直接投资转移转移落后产业,也便于新投资企业的管理。因而这种地域上的接近使得被投资国家与资金来源国有着高度的产业相似性。

2.FDI的总体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FDI在我国的发展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阶段的跨越,其规模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FDI从最初的试探性投资主要是一些小型业态的投资,到后来因我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的不断完善,加之我国庞大的市场诱惑,很多外商已经把我国作为重要的生产基地,大举进军抢占我国市场,投资项目的规模也日趋大型化,特别是世界500强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大多在我国投资有项目,在外商大企业的“集聚效应”影响下,大批相关的国外中小企业也纷纷跟进,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外商投资企业或直接转让了技术,或促进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使我国这些行业的技术和工艺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最大的市场之一,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根据统计年鉴数据,1985-2012年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从1985年46.47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1117.16亿美元,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当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额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引进了约50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 90年代平均每年400亿美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氛围和加入WTO的刺激,可以使未来5年每年引进外商直接投资600亿美元以上, 5年积累3000亿美元,这些外资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功不可没。见图1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

图1.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

数据来源: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与国家商务部商务部网站,整理所得

3. FDI投向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1)行业投向

基于FDI最初进入我国的动机来看,制造业当然地成为FDI的首要投资领域。据统计,中国2010年与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仍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分别占到了总投资额的46.90%、44.91%,仍是对外资吸引力最高的行业。外资的第二个流向是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投资额占比分别为22.68%、23.17%,此外外资还流向了批发和零售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投入总共约24%,剩余的行业投资总额都不足6%,其中外资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所占比重相当小。若从一、二、三产业来划分,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占外商企业总数的2. 84%、75. 0%和22. 16%,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分别占总额的1. 94%、68. 27%和29. 79%。总体来看,外资在各个行业的投入处于失衡状态,第一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一直较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有所降低。第三产业利用FDI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外资对第一、二、三产业投入失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不利影响,第一产业投入过低导致农业等行业的科技投入降低,进而难以改变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也将延缓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2)地区投向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东部,国家的投资政策倾斜、人力资本流动等因素决定了东部地区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从投资的区位上看,入世后直接投资资金更趋向于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珠三角地区集中。表2显示了我国2010年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898.55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78.32%;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68.58亿美元,占5.98%;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90.22亿美元,占7.86%,这与东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人才储备有密切关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改变,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国家投资政策的调整,预计外商直接投资的格局将会有相应的变化。

三、结论与建议

1.提高FDI的溢出效应

随着中国各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外资企业对中国的文化习俗更加熟悉,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独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中西部地区吸收能力落后,这就使得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我国的产业内、产业生态化产业升级的溢出效应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改变的是提升区域自身的吸收能力,提升自身吸收能力的好处不仅能吸引到更多更高质量的外资,还能提高吸收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提高国内企业自身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了溢出效应。

2.提升边际产业转移效应

在一国之内,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伴随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的逐步衰退;同时在同一产业内部,由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国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变化,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结构发展。因此在结构调整的各个阶段会不断出现衰退产业,即丧失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表现为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对经济的贡献度下降、就业和产业增加值的下降等。如果生产要素不能及时从这些边际产业中转移出来,势必使人、财、物不能转移到新兴行业中,削弱了产业升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延缓产业升级的速度。从各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历程来看,对外投资有很大部分集中于本国在各个阶段的边际产业。

3.促进产业关联效应

FDI可以明显地促进产业关联效应。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生产链长、有明显的前后向联系、辐射效应大的产业,能极大地促进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原因在于:一是当关联度大的产业进行直接投资后,有了新的更大的竞争压力,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然要求国内或区内为其提供相关投入要素和配套服务的产业,提高自身技术和服务水平,并由此引发波及效应,从而提高国内整体产业技术水平。其二是通过产业间供求关联、技术关联和竞争关联的交叉作用发挥更大的波及效应。因为技术进步会导致原材料消耗水平的降低、资源利用率提高,引起产业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的变化,而这种情形又可同时发生在多种产业中,其波及效果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系统的供求关系和竞争关系,从而促进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升级。

参考文献:

[1]李蕊.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中国技术跨越式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江小娟.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刘鹏飞.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J].兰州学刊,2006;(9):158-1601

[4]刘新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作者简介】

1.王勇,1968年3月生,安徽临泉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高级经济师,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国际贸易;

2. 王惠娜,1993年8月生,内蒙古满洲里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篇:比特币:未来新型货币 下一篇:我国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选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