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出错了

时间:2022-08-27 05:50:08

经济学出错了

经济学错了吗?”这个问题不常在大学课堂上被提出来,但近来却在现实生活中每每被争论。2008年夏秋之季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海啸般地冲击了许多发达经济体,也给经济学界带来了不小的震荡。

陶永谊是一位冷静的思考者。多年来他一直在思索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尤其对流行经济学教科书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感到不满。现在,他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汇集起来,出版了这部题为《互利:经济的逻辑》的著作。

这本书分为15章,每一章都针对流行经济学教科书中某个重要问题展开论述,并提供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全书的主要内容力图告诉读者,流行经济学教科书的许多观点和推理是不对的,现代经济学借以自豪的分析方法有着重大缺陷。

显然,作者具有不同寻常的勇气。这不仅表现在对那些数百年来已被经济学界广泛接受的观点和方法提出了挑战,而且认为经济学在基本思路上都有疑问。

我们可以说《互利:经济的逻辑》是一本力求系统性地检讨经济学理论对与错的文集,是体现作者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成果,值得那些关心经济学体系是否具有完美性的所有读者来阅读。

提到“经济学体系是否具有完美性”这个话题,我们不能回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学界浮现出来的激烈争论。

2008年11月,即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的两个月后,联合王国女王造访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对在那里陪同接待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何没有预见到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列颠皇家学术院的若干学者在2009年6月召开一场专门会议,对女王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并形成了一个公开的答复意见。大意是,我们在过去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偏差,忽略了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系统风险,今后将努力改进研究工作,避免类似问题再度出现。

这个答复意见很快引起了另一些经济学家(包括来自大不列颠以外的经济学家)的反对。他们也通过公开信的形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对经济学界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刻深度上的”反思。他们认为,经济学界的基本倾向多年来已受到不当方法的严重影响,过分注重形式化(包括使用复杂数学工具),而这使得研究者不再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全局性问题,仅仅宥于无关痛痒的枝节。

2009年6月,曾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克鲁格曼应邀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发表“罗宾斯讲座”讲演,语出惊人之言:过去30年来的宏观经济学“说得好听简直是无用之物,说得不好听是害人之物”。他将自己的发言整理成长文发表在2009年9月2日的《纽约时报》上。克鲁格曼的言论被广泛地视为经济学界出现了“内讧”。

伦敦出版的《经济学人》周刊在2009年夏秋之季也发表了多篇文章评说经济学的现状,表达出对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的严重不满。作为一个表示客观中立的姿态,《经济学人》邀请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发表了题为“为沉闷科学辩护”的专文。该文章认为,对经济学的批评意见有许多是误解和曲解。

这场争论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凯恩斯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之争。《纽约时报》在发表克鲁格曼文章时,配发了多幅漫画,其中一幅描绘“经济学三巨头聚会”(卢卡斯、伯南克和布兰查德,后两人通常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者”)。这漫画的寓意是他们几人共同“策划”了金融危机。当然,如果人们真这样来理解这三人的作用,那么经济学家的地位和作用无疑被抬到了天空。

有关经济学对与错的国际争论还在继续进行中,而且看上去永远都不会完结。现在,我们面前摆着一部《互利:经济的逻辑》,客观上也会促使我们认真地思考类似的问题。

上一篇:私人球队投资,顶级在哪儿? 下一篇:书价在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