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24 12:09:36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摘 要:信息技术是指对载有信息的数值、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影像等进行采集、处理、储存、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特点的基础课程。如何让小学生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获取有效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是一项重要的责任,更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所在。因此,本文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334-01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不是考试科目,没有引起学校高度的重视,非考试科目的教学让路于考试科目;其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泛滥,没有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正规的学习方面,学生因学习了信息技术而上网打游戏,不仅耽误了信息技术的学习,而且影响到学生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手段。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假如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吃苹果、打地鼠、警察抓小偷、食人花、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金山画王”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同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放手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技能

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采取老式的“学”跟着“教”走的学习模式,缺乏自主性,长期以往会使得学生缺少自主思维和想象思维。这就要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比如在“word”软件《剪贴画和图片》的教学中,教师之前已经讲解了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并实践了如何编辑艺术字,那么剪贴画和图片的插入方法,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插入剪贴画和图片的地方。又比如说“打开文件”,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信息技术是学生之间共同的话语,他们也喜欢自己去摸索,也乐于与同学们一起交流经验,一起发现新事物。所以, 教师们要敢于放手,为其创设锻炼自身的机会。

三、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者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凭借画面、声响、实物、展播或者表演、描绘等手段,去展现“场景或者氛围”,使得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信息技术的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显得比较抽象,比较晦涩,如果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小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挫败感。对此应该根据所教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情境。信息技术教育,除了完成本身的教学任务之外,还有一个与其他教育相对应的任务,就是让处于主科学习紧张状态的学生得以舒缓神经、转移注意、放松身心。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经常通过游戏化学习、活动式学习等形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轻松学习、愉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以舒展,久蕴的压力得以释放。

四、健全完善激赏制度,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信息几乎知识的讲解远远没有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操作有趣,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受他们的天性使然,小学生比较喜欢动态的、色彩明快的图案,因此在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中更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致力于在课堂管理中建立奖惩机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的心理比较简单,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奖励,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奖励,对于表现优秀或者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实施的进行鼓励,并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向受到奖励的教师进行挑战,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教师对学生进行奖励,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之外,还使得学生喜欢上教师,从而喜欢上教师所教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他们无法分清自己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只是单纯地认为我的学习是老师吩咐的,是为了教师而学习,一旦小学生喜欢上该课程的教师,就会产生为了老师我也要学好的心理,最终喜欢上该课程的学习。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不仅掌握了一门现代化技术工具,而且学生智力也得到了全面开发,能力得到了升华,有利于学生今后可持续的发展,为后来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科技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11

[2] 程建伟,刘华山.中小学生信息技能评估体系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

[3] 梁支宏.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6(15)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方法教育 下一篇:网络化教学课堂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