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类主题作文展读

时间:2022-08-27 03:27:43

“人物”类主题作文展读

【主题阐释】

应试作文中,写人的考题比较多。所写的人可以是亲属、师长、同学、邻居、见闻中的人物、童年时期的伙伴,以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等等。要写出一个人物的鲜活形象,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写人先要“认识”他――赋予人物鲜明个性。所谓“认识”他,就是要把所写人物的个性特点了解清楚:是大方的还是吝啬的,是勇敢的还是怯懦的,等等。这样,在具体描绘这个人物时,才能心中有谱,写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神态变化、思想情绪,才能有所依据而恰如其分。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有个性。

二、写人还要“记录”他――精选事例表现个性。所谓“记录”他,就是要通过一个或几个生动典型的事例把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出来,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在“记录”他时,要注意围绕人物的个性特点来选择典型事例,所选择的事例要能够较为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三、写人还要“打磨”他――细致描写刻画个性。所谓“打磨”他,就是要对人物作适当的描写,包括容貌、举止、神情、言谈等,包括使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还可以通过运用对比映衬、侧面烘托、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那个陌生人让我无比歉疚

新疆一考生

抬眼,窗外,早晨的第一缕耀眼的阳光早已逝去,夕阳正在那里。低头看看表,还有半个小时,火车就可以到站了。

“醒醒,到家喽!”爸爸叫醒我。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看见窗外已是繁星点点。随着拥挤的人群走向出站口,看到一位老奶奶拿着沉甸甸的行李,犹如一棵年老的树,被岁月压弯了腰。

看着老奶奶孤独弯曲的身影,我虽然有些同情,却没有想着要上去帮她一把。

这时,一个眼熟的身影快速上前,分担了老奶奶手中和背上的行李,并搀扶着她下了火车。他女朋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沉默。

他是谁呢?

哦,对!我猛然间想起,他是隔壁床铺的旅客,当时……一幅场景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

“呀!”旁边车厢传来一声尖叫。我循声望去,一位老奶奶在吃汤面时,不小心把汤汁洒在了对方的床铺上,引起了女方的不满。

老奶奶赶忙拿纸巾擦干,可是,油已经渗入了床单里。惨了,老奶奶这下可有苦头吃了,看女方旁边还有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我就知道事情不会轻易解决。

“你怎么搞的?”果然,女方一下子跳了起来,指着老奶奶嚷了起来,“你没看见……”可是女方的话还没说完,却被旁边的男人打断了:“没关系,没烫着你吧?”说着,扶着老人坐了下来,接着又拿一块布把弄脏的地面垫上了。

那位老奶奶弄脏了他们的床铺,那个男人不但没有心怀不满,反而在下车时帮了她一把。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问我自己:你会这样做吗?思考到这个问题,我有些犹豫,脑海一次次浮现出他帮老奶奶的场景,我当时以为他可能会恶语相向,但他却以宽容之心对待……

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是我对那个陌生人的愧怍之情。

我漠视了她,让自己丢失了一次助人的快乐。

我误会了他,让自己丢失了一份宽容的美丽。

冷漠与热心的对比,让我的心陷入无比的歉疚……

【技法借鉴】本文亮点:妙用对比,凸显主题。考生不但善于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细致刻画,精致描写,还巧妙地将陌生人的言行和“我”的冷漠进行对比,和他女朋友的不解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凸显了人物形象,体现了考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文中还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将陌生人扶助老奶奶放在前面叙述,将老奶奶不慎弄脏陌生人的床铺放在后面叙述,使情节跌宕起伏,突出了主旨。

读 你

湖北黄石一考生

我愿在夏风中,默默读你,然后微笑,然后等待。

――题记

已记不真切我何时第一次见你。当你怀着抱孙子的心却迎来一个呱呱坠地的女婴,你一定是很难过的吧?然而,人总是要面对现实,你只能坦然接受。当我记事了,见到你只觉得十分陌生:干皱的皮肤,眼睛如掉入沙子中的珍珠,污浊没有光彩,灰不灰白不白的头发在萧瑟的冬风中被一根一根地吹起,如同争先报战功的士兵,争先恐后地一根一根都起来了。我的奶奶竟然是这样的一个老太婆,我失望,却还是要强笑,叫一声“奶奶”。

接触多了,我已发现你患上了支气管炎,艰难的呼吸中夹杂着沉重的咳嗽声。我有些反感你离我那么近,让我听到如此讨厌的声音。也不知你是没发现还是假装不知道,一个劲儿地跟我说:“来,吃这个,能补脑。”“这个很好吃的,是特产,多吃几口。”“再吃块肉。”我平素不喜欢沾腥,你却一个劲儿夹,真不知你是不是故意的,于是我闷闷不乐地说了一句:“我不想吃肉!”你正夹着肉的筷子顿住,随后慢慢放回了盘子里,你的手缩了回来,放下筷子,有些手足无措,然后低声说:“我不知道你不想吃肉……没关系,我不夹了,你吃吧!”看着你的神情,我有些歉疚,不过很快便装作没看见,吃着自己的饭,心想这一定是你在报复我,因为我是孙女。

离开你时,我在房外等父母收拾好出来搭车,却无意听见你在细心地叮嘱他们:“……女孩子娇气,所以该满足的就满足,记住她不喜欢吃肉,以后多弄素菜……”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一个老人,怎么有这么清楚的记忆?我感动,同时迷惑。有时,我真读不懂你。

再见到你,已是爷爷病重。他每天只能输营养液,但气色依然很好。我感叹,人这一生也就这么短,到了命定的岁数,就像一片落叶一样,飘走了,杳无踪迹。看到你在爷爷面前笑着说遇到的趣闻轶事,两个人一起笑得灿烂,我便惊奇:怎么你还笑得出来?离开了爷爷,你回到自己的房间,轻轻掩上房门,很久不出来。于是,我就装作拿东西进房,你见我进来,匆忙抹了几把脸,笑了笑。我问:“怎么了?”你默默回答:“没什么。”就着灯光,我能看到你浑浊的眼球闪着亮光。

你真是一个温柔的女子,心细宽容,感情细腻丰富,对伴侣的病,你无能为力,却懂得为他排忧解难,让他开怀。你并不是重男轻女,而怕伺候不好我这个“小公主”,我之前还那样想你,现在想来真是有些可笑。毕竟岁月是公平的,让我成熟,让我看懂你,而你,在岁月的侵蚀下愈发苍老了。读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我仍想将你当成一棵树,读懂你年轮下无人在意的伤悲。

只是,时间还允许我这样做吗?只愿上天有心。

【技法借鉴】本文亮点:抓住细节,以情动人。一篇文章有细节才感人,才真实。奶奶夹菜时的“一个劲儿说”“一个劲儿夹”“顿住”“慢慢放回”,爷爷面前奶奶的“笑”,独自在房间时奶奶的“眼球闪着亮光”等细节令人动容。最感人的是最真实的,最真实的又是最细微的,最细微的也是最容易打动人的,文中细节化的描写,使得文章有血有肉,有情感在流动,也为文末的“读懂”作了充分的铺垫。

你的慈爱,让我记住了你

福建莆田一考生

张老师,你还好吗?虽然你现在已经不教我了,但你的慈爱,让我记住了你。

每当晨光曦微时,你就带着我们开始早读;每当上课铃响起时,你就带着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每当下课后,你就与我们一起玩游戏;每当寒风乍起时,你就为我们生起了一盆炉火……

张老师,你还记得吗?那次上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的头不知怎么总是昏昏沉沉的,上课时精力怎么也集中不起来,结果,这堂课的知识点,我没能完全掌握,课堂检测自然未能过关。下课后,你将我叫到办公室,询问我原因,我支支吾吾如实相告。你听了非常紧张,连忙问我:“是感冒了吗?”我摇摇头,你不放心,又将手伸到我的额头上摸了摸,在那一刹那,我感到一阵温暖,人也舒服了不少。你在确认我没有发烧后,将我安排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开始给我重新讲解这节课的知识点。在你的耐心讲解下,我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你给我布置的几道题。当我抬起头时,我记住了你慈祥的脸上露出的开心的笑容。

张老师,你还记得吗?那个温和的午后,我偷拿了同桌的一块玩具熊橡皮擦,只因那憨厚的小熊太惹人喜爱了。还是在那间办公室,和蔼的你,一手拿着玩具熊橡皮擦,一手拿着一支洁白的粉笔:“你是因为喜欢这熊的可爱才会拿的吧?”我局促不安,不知所措。“但如果把别人的物品据为己有,那还可爱吗?我们做人应该要像这支粉笔一样清清白白,知道吗?”你的话语虽然不多,但是耐人寻味,是你的慈爱,将我从人生的歧途中拉了回来,从此,我也记住了你这句语重心长的话。

张老师,你现在还好吧,虽然你已经不教我了,但你的慈爱,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技法借鉴】本文亮点:以小见大,彰显形象。考生在这篇文章中深情地回忆了张老师对他的关怀与慈爱,表现出张老师“诲人不倦”的伟大形象。文中所写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正是这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这些小事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老师对学生的无限关怀与慈爱之情,这也是学生能记住老师的最主要的原因。

上一篇:评商震的《另眼看张岱及其他》 下一篇:环境经济专家、济南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伟